试论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装饰艺术性
2015-04-14 09:00:57 作者:冯星宇 来源:中国论文网 已浏览次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或称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例,从构图和色彩上来讨论其装饰艺术性。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泛指艺术修饰,稍后才出现了“装饰艺术”, “装饰派艺术 ”等词汇。据英国百科全书介绍,装饰是指各种能够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即视觉上的音乐效果。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随处可见漫天翩翩起舞的飞天。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其中飞天的形象集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和风格特征。由于其中蕴含的宗教内容,使飞天构图装饰性的形式多样,并出现了很多的突破。就形式风格而言,飞天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装饰性构图、动与静的节奏性构图,主观透视构图和满而有序的构图。
首先,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装饰性构图,使事物有序而又自由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上。它无视绘画真实性再现的表现手法,按照表现意图的支配,在一幅画面中任意移动视点,让画的内容按构思的需要在时空关系上自由的切换,从而扩大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在构图上建立了一种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视觉感受的构图形式。
其次,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正是将客观自然主观化,主观意识理想化,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构图中均衡的构图倾向于动感,对称的构图倾向于静感;对称形式中的旋转与转换式倾向于动感,其他对称形式倾向于静感,在色彩方面对比强烈的倾向于动感,对比含蓄的倾向于静感。这种动感与静感则表现在构图及色彩的有规律的、连续不断的交替和重复。交替和重复可以产生节奏感。在飞天人物布局形式结构上一脉相承地充分运用了对称、均衡、反复、重叠等手法,疏密有致、轻重适宜,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整体中又有冲突,我们所看到的飞天图案,时而不同形状错落有致无规律地的排列,时而它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产生韵律,和谐统一,这样充满韵律的变化使得整个壁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第三,敦煌壁画中飞天广泛运用了焦点透视法,使得人物形象的立体感更强。凹凸法的引入,也使画面具有了浮雕般的装饰效果。中国画的构图最为独特的是根据表现的需求来构图。只要故事需要,画家可以通过各种角度,把周围的一切都描绘在一幅画面中,在同一幅画里面中出现仰视、俯视、平视、反视等角度。没有单一固定的透视点,仰视与俯视并用,虽不符合科学性,但看上去很舒服。将不同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巧妙地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使得画面因果关系非常清晰。增加了画面主题性。敦煌飞天人物的刻画手法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
第四,敦煌壁画满眼皆物,有的画面满得几乎再也无法纳入任何多余的东西,几乎所有的空间都有飞天,然而这种满的画面并不给人缭乱感。由于作画者用独有的技巧处理使得画面满而有序,更显充实。艺术家经过概括韵律,通过线形语言,使被描绘的事物结集在线上,形成大的走势,再进一步借用明暗对比加强这种形式,使画面有秩有序。壁画大量使用相同因素进行重复。有时运用近似形式进行重复,有时在色彩上有规律地连续出现,从而产生节奏感,装饰画中,节奏不仅是美感的基础、自然现象是审美意义的条件之一,也是构图中的组织基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正好表现出这样的节奏美感。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飞天壁画将色彩装饰这些规律也应用到创作设计上来,最大限度发挥色彩的装饰作用。敦煌壁画之所以给人激动、欢乐、宁静等直观的情绪感受,并起到感化人的作用,还在于它的色彩所具有的强烈装饰趣味。如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这就更丰富了飞天人物画的色彩表现,并使它具有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的需要,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敦煌壁画中各种飞天的形象,其造型飘逸,其中大量墨线与彩色线条的运用, 使飞天图案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性趣味,线条在重彩绘画中主要起到造型的作用,如敦煌壁画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赋色前勾轮廓线,赋色后再勾提神线,不仅描绘了壁画中的飞天神态以及故事情节,并且作为连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媒介,使富有变化的各种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让画面既丰富又统一。正是墨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具有了独特的装饰性趣味。
线条的应用与之相配的颜色使飞天形象更加的趋于饱满和富有韵律,例如,土红、熟褐、 淡绿、粉绿、金色、土黄等线条色彩都讲究装饰性,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需要,以造型为基础,把自然的色彩加以修饰、变化和转移,带上画者的主观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用运用线条色彩,使得飞天的装饰色彩更加丰富,而这种飞天色彩装饰淡化了真实性、逼真感,使得飞天赋予个性化的色彩,这一切都是基于装饰画面的色彩需要及装饰形象塑造的色彩需要,使色彩表现成为装饰画面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概而言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运用达到了整体和谐的装饰性效果,使色彩语言尽情表现出和谐美,同时又有装饰性趣味。从魏晋至元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色彩的演变,也是飞天中国化、民族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的历程,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
结语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妙,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飞天的形象达到了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伟国著,《敦煌话语》,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方争利,浅析敦煌壁画色彩的艺术特色,载《丝绸之路》,2010年,第2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