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世家“熏”出来的书法家

谈起如何与书法结缘,金平告诉记者,与书画结缘主要是受家庭里长辈的影响。不仅是书法家同时身为孔子学院特约专家的金平表示他更推崇“人不是学出来的,人是熏出来的”的观念。在家族里,耳闻目染,从小便对书法感兴趣,从而走上了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满艺迎祥——那维东、金平书法作品联展”于2015年3月15日在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五层艺融美术馆盛大开展。此次展览展出那维东、金平两位书法家约70余幅作品,到场嘉宾、观展者与艺术家互相切磋书法技艺,场面十分热烈,展览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书法家金平进行了专访。

      谈起如何与书法结缘,金平告诉记者,与书画结缘主要是受家庭里长辈的影响。不仅是书法家同时身为孔子学院特约专家的金平表示,他更推崇“人不是学出来的,人是熏出来的”的观念。在家族里,耳闻目染,从小便对书法感兴趣,从而走上了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平 书法泠泠七弦上

      谈起儿时事,金平笑着说,“从小看启功的字长大,当时也不知道书法中的玄妙理论,就是看着喜欢,觉得美,所以开始学写他的字。启功是不推崇别人来学他的字的,他希望想要学习书法的人先去习练古人的字,然后再把启功的特点和自己的特长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也是学他的字,但是,你看我们的字和他的字还是有区别的,在他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谈到“字如其人”,“从他的字中能感受到一种文人气”,这是很多人对启功先生字的评价,金平对此表示赞同,启功的小字写的非常好,纯属古代时期的文人字。现在的书法已经进入到一个展览年代,要的是大作品和视觉冲击,但是,古代的字不是这样的,古时人们把字写在2、3尺的卷轴上,都是蝇头小字。所以,启功先生的字很好地继承了这种风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平 草书天街小雨

      随着科技的飞速创新与发展,人们开始习惯于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文字书写和思想交流,手写汉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少,而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国家有很好的提倡,对现在的小学教育设置了书法课程教学,国家的前瞻眼光和良好初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让学龄孩童真实理解书法的精妙,不是在硬性学写书法而是真正的提升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度,对此问题,孔子学院中国书法和汉字文学特邀讲师金平表示,提升书法的兴趣度主要还是在“熏”,要有正能量的老师到学校去,给学生讲解书法的精妙之处,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书法中蕴含的美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对书法或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建立一种“真、善、美”的正确价值观。现在社会流窜着一种不好的风气,丑书横行,没练过几笔字的人也号称为书法家,当艺术市场大量充斥低劣的书法作品时,你让学生怎么去临摹习练?当看不到真正的“真、善、美”的书法作品,体会不到书法的博大精深,孩子很难建立对书法的喜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简介:

      金平,1971年2月生,北京人,清华大学硕士,满族,又名爱新觉罗焘(dào)平。受家族熏陶,自幼习字,尤其受本家伯父启功,启骧先生书风影响,作品以行楷见长,功底扎实。近年来赴北美讲学,先后在美国多所孔子学院,大学举办中国书法,汉语讲座,取得良好反响。同时精通中国汉字文学,负责编撰孔子学院的汉字教材。现为中国字圣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知名中国文化学者,书法家,汉字学家,孔子学院特邀专家,是爱新觉罗家庭新一代优秀艺术家。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