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城乡区域群体均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刚刚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进行解读通报。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就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等问题回答记者问。

      记者: 

      请问杨部长,怎么理解《意见》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下一步又如何推进落实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杨志今: 

      我们认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推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补齐短板,兜好底线。这不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基本的立足点就是要补齐短板,兜好底线。补齐短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说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困难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很多薄弱环节。兜好底线,是说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也是保基本,确保全体公民不论民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也是以人为本、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体现。

      均等化是目的,标准化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将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设定标准规范,有助于明确责任目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对解决当前基层政府越位、缺位等问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城乡均等。《意见》提出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并明确要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变化,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二是区域均等。要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并落实取消贫困县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相关配套资金的有关政策。三是群体均等。要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重点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探索标准实施的具体路径,进一步推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