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长:文物工作要有开放意识 允许社会资金参与

2014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25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文物工作要有“开放”意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既要鼓励倡导对文物保护的无偿捐赠,又要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2014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25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文物工作要有“开放”意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既要鼓励倡导对文物保护的无偿捐赠,又要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我们要树立开放的理念和心态,携手打造开放型文物工作的新格局。

   励小捷表示,首先要有公共视野,要树立文物资源是公共资源、文物部门是公共服务部门的理念,文物资源要依靠社会来保护,为全社会所利用,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决不允许成为服务于特定少数人的私人会所。“据不完全统计,国保单位中三分之一左右是由文物系统之外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使用的。在保留其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也应该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资源的功能。”

   其次要有合作共事意识。文物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主体有国有的、有集体的、有私人的;管理体制包括中央管的、地方管的、系统内的和系统外的,文物工作已经大大突破传统的边界。做好文物工作,需要照应各方关切,兼顾各方利益。这样做更有利于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自身利益的体现。

   再次要面向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开放视野,面向社会,简政放权,把政府该做的做好,该让社会干的事让社会干,该让企业干的事让企业干,真正实现由管微观到管宏观、由管脚下到管天下的转变。

   他最后强调,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我们那么多事情要办,人手又这么少,经费又不足,怎么办?所以要履行政府职责,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做支撑。”他举例,比如,要解决如何敞开大门、降低门槛、放宽准入的问题,让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地进入文保工程、文物修复、展示利用、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等领域。再如,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既要鼓励倡导对文物保护的无偿捐赠,又要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文物事业既要坚持政府主导,也要依靠社会力量。这也是世界各文化遗产大国的通行做法。

   此外,励小捷还透露,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165家,2014年新增博物馆299家。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