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写传统 笔意带精神——戴顺智笔下的“牧牛图”浅析
2014-12-19 17:34:38 作者:左左 来源:成功书画家网 已浏览次
画家戴顺智先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央美”门下杰出弟子,后又入“清华美院”多年执教树人。多年来无论是学习创作,还是教学育人都勤勤恳恳、矢志不渝。他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时刻围绕着“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中国美术发展的大问题,致力于中国画“传统与现代两个课题的整合”,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艺术使命。先生早期从事人物画的创作卓有成效,新世纪初转向国画“牛”的题材开掘,在12年中他着力表现“牛” 朴实忠厚、正义、忠诚、力量和勇敢的精神,旨在唤起当下人们的精神觉醒,得到业内诸多艺术家评论家的赞誉和好评。
戴顺智画“水牛”源自他对牛的喜爱。在一次成功书画家网的采访中,戴顺智说:“选择题材的大多数情况都与画家的兴趣爱好有关系。所以对于我画“水牛”题材,首先是我喜欢这个题材,水牛的造型很打动人,吸引了我。”观看戴顺智先生的“牧牛”系列作品,最吸引人的便是他的线条,寥寥几笔却将牛的神态勾勒的惟妙惟肖;画中的人物是古的,颇具古风之感。
在画面构图的处理上戴顺智先生运用全景式构图,他以开阔笔墨将塑造的物象安置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带给欣赏者更多的真实感。此外,戴顺智先生线条勾画人物取自任伯年笔法,没有大块墨色的铺陈,淡墨渲染,将工笔、写意笔墨结合起来,背景与人物之关系求其表现手法的一致性。在笔者看来,画中人物高古意趣,与其说是他者,则不如说是画家通过画中人物将自己身临其境于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其心理欲求既构成面对现实世界的退隐,与现实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远离喧嚣的幽居之地一样。
意态闲雅,点画之间,虽着墨无多但清新俊逸,神彩飞扬,意在笔先。 中国画走向现代,是历史发展要求使然,不可避免。这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使命。戴顺智先生作为一位当代的画家,必然在他的艺术作品中隐含着“当代性”的影子,他在传统中融入了西方的元素,吸收并体现了现代人“时尚”审美的要求。在题材造型的塑造上,戴顺智先生强化了笔墨形式的符号性特征,带给画面更多的“沧桑”感;在牧童的处理上笔墨光滑以强调孩童的稚嫩和阳光,这一点已经形成了戴顺智先生最为形式化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具有了象征性的色彩。
其次,在“墨”与“线”的运用上,强调了“线与面”的对比。戴顺智先生遵守中国画艺术规律及技法特点的同时,在画面的整体效果上注重淡墨的渲染,在黑白灰的分布上,线条的运用都对画面的整体布局起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使得整个画面丰富耐看,墨色层次分明。可见戴顺智先生细致的融合了当代艺术的视觉要求。在他的不少“风雨牧归”作品中,通过画面大面积的淡墨渲染营造一种风雨欲来的动势,牧牛人的斗笠都被风吹在地上需要弯腰捡起,同时还要管住会被天气惊吓了的牛,颇有紧张气氛。
在创作上戴顺智先生的画作多以写生为主,他的速写积累经验丰富,生活体验颇多,对于绘画的环境及主题都观察入微,这就使得在先生的画作在表现人物以及牛的动态、神势等方面灵活自然,惟妙惟肖,各种趣味的场景随处生发,带给欣赏者更多欢娱的生活场景。
我们仔细读一读戴顺智先生的绘画,不难看的出先生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执着追求和传承。他笔下的作品一幅幅皆是古人之手法,传统之笔意,实际上,不知不觉间戴顺智在继承上有了发展,笔下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彰现了出来。线条的爽利,造型的稚拙,落墨的清朗,设色的滋 润,这些都是他的独到之处。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手法的表现,戴顺智先生都有着自己的主张。一个画家毕其一生致力于艺术发展的当代性,难能可贵。戴启顺先生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从研究生时期就关注“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多年来随着其创作和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没有传统的创新是肤浅的 ,没有创新的传统是僵死的”的艺术观点。
责任编辑:八宝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