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美术馆”呈现俄罗斯百年油画

      2015年是中俄文化重要交流年,经过长达一年半的紧张筹备,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展(1894-1980)和《尼古拉·菲钦油画巡展》于2014年12月6日下午5时在大都美术馆隆重开幕。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总负责人果洛德科娃·塔基杨娜,喀山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美术馆副馆长科萨莫娃·吉娜,大都美术馆馆长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中国美院教授全山石,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钟涵,清华美院教授奚静之,艺术评论家邵大箴,以及国内艺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多家专业媒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都美术馆馆长靳尚谊先生致词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展(1894-1980)由大都美术馆、全山石艺术中心、中华艺术宫、山东省美术馆、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中心协办,大都美术馆是本次展览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接下来将在全山石艺术中心、中华艺术宫、山东美术馆先后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是一个闻名于世界的以集中收藏俄罗斯艺术家作品为宗旨的美术馆。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不但保留这个以特列恰科夫个人名字命名的画廊,并且以巨大的财力予以支持。列宁亲自签署命令,将其他私人收藏的俄罗斯画家作品归并到特列恰科夫画廊成为国家画廊。现已成为当今收藏俄罗斯画家作品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美术馆。与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齐名。本次来华巡展的作品有马利亚温《读书》、科林《库克雷尼克赛的肖像》、卡萨特金《女矿工》、涅斯捷罗夫《瓦斯涅佐夫肖像》、 波普科夫《回忆,寡妇们》等56幅精采作品。作品创作年代集中在俄罗斯油画发展最繁荣多变的时期,涵盖了从1894—1980年苏联解体的近百年时段,基本展现了俄国社会大变革一百余年的面貌。是俄罗斯油画多样化的深入探索,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重要阶段。本次的展览大都美术馆的展期将会持续至2月27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尼古拉·菲钦—是上帝派来的艺术家。”他是一个很有天赋且个性鲜明的画家,对他而言艺术之外没有生命,他通过形式、颜色、线条、作品来体悟世界。在俄罗斯油画中,菲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中国很多画家和艺术爱好者。菲钦生于1881年,从儿提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绘画和雕刻,这培养了他质朴、直接的艺术美感。他准确的造型、生动的线条往往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但国内对菲钦了解更多的是他的石板素描,他的油画作品却是难得一见。2013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经多次赴俄反复商榷,才使国内观众能够有机会看到菲钦的油画原作。大都美术馆是《尼古拉·菲钦油画作品展》中国巡展的第二站。展览由大都美术馆、全山石艺术中心、山东省美术馆、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美术馆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艺艺术中心协办。本次展出的是菲钦1910—1923年之间最有创作性的26幅作品。大都美术馆的展览至2015年2月1日结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采访
 
  菲钦留世的作品很少,这次展示的菲钦油画,是他1923年出国前创作的作品中的一部分,属于他艺术高峰期的作品。现由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国家美术馆珍藏。从菲钦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菲钦对艺术的激情与才华。我们力图通过引进菲钦的油画原作,使国内艺术爱好者直接感受画家的创作精神和对艺术的探索。学习和领悟菲钦油画对本体语言的掌握和表现,对今天我们的油画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通过菲钦的作品,充分感受菲钦作品中体现的人本主义和俄罗斯现实主义美学传统。而这些思想和传统是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和永恒的坚实基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厅
  据悉,12月7日,国内著名的十余名学者专家将在大都美术馆对俄罗斯以及苏联时期绘画艺术进行专项研讨。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