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楼杯”中国国家艺术网第五届网络艺术展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前言(代序)

      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全国文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全国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许多文艺工作者直呼“中国的文艺复兴”来了,就在这个美好的节点,“观古楼杯”中国国家艺术网第五届(2014)网络艺术展和广大观众如期见面了。

 

      每年中国国家艺术网网络展开幕前的评审,我和评委们都是无比的兴奋与激动,许多投稿作者的作品感动着我,感动着每一位评委!今天开幕了,我想也必将感动每一位真诚的观众。

 

      我不否认勤奋的重要性,但是“艺术家”绝对是与天分有关的职业,倘若没有天分,我不敢想象他将如何去感动人。

 

      今年已走到网络艺术展的第五个年头了,我们很感谢有这么多的艺术家以及画廊等艺术机构一直以来支持、关注这么一个网络形式的展览,并且这个群体越来越大,在众望之下,我们也在努力创新,为之增加内涵,赋予新的更强大的功能。今年,我们除了与往届一样依靠几十家网站同时进入展区外,还将举行线下展览;举行微信公共平台同期展示等等,为入选作者提供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

 

      刚刚还有朋友发来微信谈及我们的网络艺术展,说十分认同我们之前在前言里阐述的“宣传的重要性”。是啊,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将被时代抛弃!谁想孤芳自赏谁可能就永远得不到别人的欣赏!

 

      也有人询问:作为被誉为“网络国展”的中国国家艺术网网络艺术展,评审的标准是什么?尽管我们是为期一年的海选式征稿遴选,但是我们在评选作品的时候,我们既看重作者的水平,同时也关注作者的潜力、努力和未来,面对勇于坚持艺术道路,对具有一定天分和信仰的作者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或许正是我们的“最高标准”吧。

 

      钟文 2014年11月24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