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陈扩文书法篆刻印象
2014-11-21 13:02:08 来源:辉煌艺术网 已浏览次
日前,友人携书作数幅及原拓印谱一帧来京,嘱余品评。但见作品字体种类颇多,书法功力不凡,印章精致,展卷一览,心遂悦之。顷刻,友告知书法篆刻皆出自一人之手,余颇讶异。不知怡咲何许人,得有如此功力?经介绍,方知其详情,对其书法篆刻有了深入了解。
书者陈扩文,字怡咲,正值盛年,安徽淮南人士。髫龄即喜书画,未及弱冠辄勤奋习书,每日临池不辍,惜天资不敏,更无名师指授,故进步迟缓,然精勤之益终得显现。其喜读古今文史哲书籍,对书论、画论用心钻研,又喜游学访友、观摩法书名画,手、眼、心遂得到磨砺和淬炼,书艺、学养不断精进,二十余载持之以恒,“而今渐觉出蓬蒿”。

怡咲书法颇有可观处,习书过程亦值得探究。初由汉隶入手,再学颜真卿楷书,继习二王、米芾行书,张旭、怀素、王铎草书,再习篆书、篆刻、古玺、汉印。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尚进行诗词学习和创作。其中挫折难免,甘苦唯有自知。
书体之难,草书、篆书为最。历代书家专精一艺一体而不朽者,不乏其人。怡咲能不断努力,勤研苦修,而以草书、篆书、篆刻示人,诚不易也。
怡咲书法追求古雅、唯美。当世书法,流行之风盛行,能回归传统,从线条到结体逼似古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怡咲的草书出入晋唐,渗透明清人的气息,显现出字画线条的内涵,奇诡奔放、恣意纵横、表现了书法家的学养、气度与才情,讲究章法、精心布局,每一字,每一幅都很用意,既有自家面目,又隐含二王、张旭、怀素、王铎之韵。一幅《山居秋暝》,内中不少字乍看去,似酒至微醺,有的上欹下斜,有的下欹上斜,有的左欹右正,有的右欹左正,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字浓如点漆,有的字淡如云烟。书者将笔情墨趣和胸中万卷,尽情流露于腕底。
怡咲草书强调书法的线条美。从其书写唐人张九龄诗《望月怀远》中堂内可以看出他驾驭线条的深厚功力,给人以铁画银钩、蛟龙出海、落英缤纷、炫目奇绝的感觉,颇有探囊取物、挥洒自如之气概。而日课临池诸家法帖,已趋取精用弘之境。
楷、隶易困于笔致造型,而草书可任性挥洒。书法乃文人抒情达意之物,展示性灵无如草书。故于草书,其用功尤勤矣。
怡咲的篆书与篆刻,规模古人,时出己意。篆书法度谨严,笔力劲健而雅驯可观。其印遵循传统,以秦汉为宗,深研古玺,熟读说文,运刀如笔,笔走龙蛇,有儒雅雍容之气,谨守古法,然不泥于古法,善于从古玺和汉印中汲取营养。篆刻作品有意趣,有内涵,方寸之中时见宏阔气象。肖形印、佛像印则形态生动可掬,饶有深味。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使人易学行草书而视篆书篆刻为畏途。能潜心为艺,不改其志,孜孜以求,大吉之兆也。

大凡历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总有一些共性:第一,有极强的自我价值感;第二,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第三,内外兼修,善临摹,喜读书,勤思考。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都重视功力的磨炼和艺术水平的审鉴。
书法的学习是漫长的修养过程。书法偏爱笨功夫,不能一蹴而就。古人为艺多言“养”字,所以才产生许多旷世杰作。今人易躁,喜揠苗助长,所以名为精品,而能播芳馨于后世者稀。“思无邪而后性情得其正。”书法的美,最终以学养功夫为指归。
怡咲年轻,来日方长,以彼刻苦好学,前途未可限量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望艺术有大成。
素昧平生,爰缀数语。幸勿起笔墨之争也!
沈鹏,2014年冬月于介居
(作者沈鹏,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词作家、编辑出版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
陈扩文简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