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 河山画会主办的“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即将于2014年11月17日上午十时在北京荣宝斋大厦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李宝林、叶毓中、范扬、田黎明、杨晓阳、卢禹舜六位名家的精品力作。(按年龄排序)
 

  “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是一个丰富而盛大的展览,参展艺术家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也是一次美术学术性的饕餮盛宴,本次展览将在有限的空间内,铺展出艺术的奇观,一次短暂的观赏,将开启一段十分有意义的经典艺术旅程。

 

  策展人郑满林先生介绍说,此次展览的六位艺术家李宝林、叶毓中、范扬、田黎明、杨晓阳、卢禹舜在当今国画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承接传统进驻现代,在热爱与吸收传统的同时又以开放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群体力量推动和拓展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在国际国内文化大格局中,他们辛勤探寻富有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他们创新的途径各不相同,他们的绘画风格独特,在国内美术界具有强烈的代表性。他们无不虔敬地尊重传统,又不为既定的规范所捆绑;他们尊重自然,又不拘泥于写生,而努力表现胸中“丘壑”。他们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中国国画艺术的中坚,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背负着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

 

  艺术家介绍(按年龄排序)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中国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席。

 

  李宝林老师的作品是在借用饱经岁月洗礼的山水符号来体现自然的粗犷博大、历史的厚重沧桑、宇宙的神秘浩翰。同时,他还在努力借山川的特殊情态表达自己不可言状的思绪和感受。由于他总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与体验作画,所以才使得他的画生发出了夸张的形态、激越的线条和布满藤萝的“宝林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宝林作品 《高原人家》 180×97CM

 

  叶毓中,画家、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一届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叶先生在艺术上既是天才,又是苦行僧;他的思想深刻而行为低调。几十年的绘画实践,使他拥有了千变万化的构图创造力;饱读诗书,又在新疆长期生活,让他拥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他描绘的长卷,像磁石般吸引观者流连忘返并愿意全身心投入去研究;由于他的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因而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一流的功力与一流的见识在画面中结合,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想在线条和色彩中融合,使他找到了一种色彩语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叶毓中作品 《明月松间照》 136*68CM

 

  范扬,1978年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1982年毕业。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兼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范扬先生以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为理想,一方面坚持深研传统、广收博取,体现出一种从融通到转化的学术智慧;一方面坚持深入生活,神游自然,以捕捉和表现物象的“神态”为追求,敏锐感受万物生命的情状,把握创作感兴的“禅机”,取象造型视角新颖,出其不意,构势造境落落大方,清朗畅怀,用笔用墨用彩浑然贯气,语言节奏与情感节奏交相迸发,在笔墨语言上自成鲜明的体格,焕发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气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扬作品 《山中无一事 煮茶待客来》 41cm x 56cm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

 

  田黎明先生以“以人为本”的自然“取道”方式完成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转换。他始终在传统文化内核的体验中“澄怀道心”,他以“和”的审美理想融儒道人生哲学构成了他作品追寻平淡天真的审美理念,他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多年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的中国画水墨表现方式,这一方法是在传统没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与完善,可以说他的努力系统地延伸和发展了传统的没骨法,使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在今天依然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气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田黎明作品 《都市女孩》 79.4X46.2CM

 

  杨晓阳,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三五”人才,全国美展总评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杨晓阳院长的艺术,具有中国西部画坛的特征:乡土与写实同时具有历史的深远和远古的浪漫。他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在他的写生画中却很难看见洋人洋房洋景,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西部人物与景观,近期创作又表现出一贯对中国古代题材的浓厚兴趣。这些作品,像庄稼从地里长出来那样自然。杨晓阳出生在古都长安,这一带是中国农业的奠基人后稷的根据地,也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春种秋收的平实传统,始终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的生活基调,也孕育出了相应的艺术风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晓阳作品 《生生不息》 68.5×179.5cm

 

  卢禹舜,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卢禹舜先生深谙意象山水图像表现的精髓所在,《静观八荒》系列中充分显现出了他对宇宙的探寻。有如外星球景象的世界中,那重叠对称的山石、那规整划一的人草木,被如同飓风所卷起的风眼拉吸着向上,把天地交割在一起。此外,他对诗意系列的表达则更加富有深度,诗与画的结合因袭了古人传承下来的传统,而画面的结构与物象则又把我们带到一个虚无的世界之中。深沉的墨色与青绿的对比优雅而又绚丽,晕化出的墨色与抽象的人物及物体形成反差,不颓废、不悲观,在现实与不现实之间达到诗意的化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卢禹舜作品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5 》 136x68C

责任编辑:Mr.M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