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奎:得到市场关注是“新水墨”取得的成绩使然

2014年9月1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组委会和中国文物网共同主办的“新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得到了现场观众和水墨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论坛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嘉宾王跃奎进行了采访。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瞬息万变的时代深深影响着富有创造力和勇于探索的国画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语言图式来突破传统的藩篱,创造出一系列更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情趣与精神需求的绘画图式,他们的作品更加符合水墨的时代演进。2014年9月1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组委会和中国文物网共同主办的“新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得到了现场观众和水墨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论坛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嘉宾王跃奎进行了采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王跃奎博士 现场采访

      中国文物网:近些年“新水墨”成为当今艺术圈的又一热词,什么叫“新水墨”,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新在何处? 

      王跃奎:新水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是在近几年挺火。

      新水墨的发展有四个阶段,首先是开端造势阶段,在新文化运动以后,解放之前。那个时期的中国画家就开始进行新水墨的探索与中国画创新的探讨,但那个时候不这么叫,当时的画家像徐悲鸿、蒋兆和很多都是画西画的画家,他们引入西画的观念来画中国画,创作的作品很多都已经出现了新水墨的气息和迹象,这是开始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依然延续着解放之前中国画创新的探索,但是在台湾,已经更前进了一步,开始进行表现性水墨的探索,以刘国松画家为同期代表。特别是他后来1983年在中国大陆举办了一个画展,对中国大陆后期新水墨的探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新水墨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在八五新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观念的大量引入,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和艺术界对西方艺术广泛接受,中国画也在同时期开始了全新的探索。

      第四阶段,是在二十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年轻画家在新水墨上的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艺术市场和广大民众对新水墨的渐渐熟悉和接受,就是在这个阶段。

      中国文物网:新水墨越来越热,市场拥簇于新水墨的原因是什么?

      王跃奎: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新水墨的自身发展过程,媒体和市场关注到这股生命力,而且是发展越来越好的态势,这是新水墨本身取得的成绩使然。

      第二方面是资本的进入,藏家看到了这是投资的好走向,对于较好的新生力量,在还没有很多人发现之前进行投资,会有更大的投资回报空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跃奎作品《云林太极》

      中国文物网: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藏家,争先追捧“新水墨”艺术,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跃奎:市场关注新水墨,或者说炒作新水墨,对这个现象来说,还得一分为二来看。资本进入维持并推动了新水墨艺术的前进发展,不好的一面,市场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影响艺术家对于新水墨的探索,会受到市场的左右和影响,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是什么推动“新”水墨的产生? 

      王跃奎:新水墨的产生,应该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第一条是艺术的自律规律,它本身是要向前发展、要创新。第二源于现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在寻求不同的艺术样式,也在寻求不一样的艺术表达。每人都有个性化的诉求。第三方面原因,是艺术市场和艺术投资者的需要,他们希望有新鲜的事物来投资,以方便日后的规划和发展。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