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新水墨”是对中国画艺术的拓宽和延展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水墨不仅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与特征的语言,也是全球当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语言,2014年9月1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组委会和中国文物网共同主办的“新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得到了现场观众和水墨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论坛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嘉宾韩朝进行了采访。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水墨不仅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与特征的语言,也是全球当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语言,2014年9月1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组委会和中国文物网共同主办的“新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得到了现场观众和水墨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论坛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嘉宾韩朝进行了采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韩朝博士现场采访

      中国文物网:身为国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画”这个概念?“中国画”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韩朝:“中国画”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一个相对概念,它的提出背景是在19世纪末西风东渐的文化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避免受到西方冲击,保护中国画一些固有的形式和精神。
    
      通常意义上,中国画有他特定的,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审美习惯,比如因心造境、以天地精神独往来、形神兼备等这样一种审美取向。

      与强调客观的、再现的、写实的西方绘画不一样,中国画更强调画者主观的精、气、神,更强调在客观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工、提炼、升华成一种主观的表达。


      进入了当代以后,中国画的概念同样有着拓宽和延展,不再拘泥于或者局限在原本特定的艺术理念范畴内,这是中国画在当代的延展。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新水墨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韩朝:新水墨的提出,如果追溯渊源,是在20世纪初,徐悲鸿与林风眠那一代画家,从国外引进一些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或是创新理念,与传统中国画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产生的。
新水墨经历了几个阶段,除了20世纪初徐悲鸿与林风眠那一代画家,从国外引进一些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到上世纪80年代,85新潮美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对上一阶段的深化和升华,从这时起,大量的西方艺术观念、表现形式涌入中国。

      现在的水墨艺术更加的多元、多样化。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在题材上拓宽,内容上强调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紧密相连;还有就是与我们的生存空间、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趋向和视觉经验,这些直观感发生关联。这是新水墨的特出特点。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与传统有所不同,新水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这种与现实生活发生的直接关系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韩朝作品《大风景》
    
      中国文物网: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目前进行着怎样的发展?新水墨有没有代表中国画在国际艺术领域中所发扬?
    
      韩朝:新水墨艺术在国际间有所发扬,但是力度还不足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既不是快餐文化,也不是时尚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文化祭奠,不是外国人一天两天就能够领悟通透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若与世界艺术进行一场对话,我们需要既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同时在绘画语言、形式上有所创新,与时代的有所接轨,保持世界艺术的共同趋向,我想,这样的中国艺术会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有更长足的发挥空间。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