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传统文化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指出,传统文化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来自于我们数千年文化的积淀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东西实际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支撑,我们核心价值观的很多概念比如说诚信、和谐、友善、爱国等这些词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都有深刻的含义。例如,今年春节有36亿人次参与了春运,什么力量能够调动36亿人次呢?团圆、欢乐、和谐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根在老百姓的心里,不需要外界的注入,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这些价值观就来自于我们数千年文化的积淀。

      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100万就富裕起来了。但是,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

      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印象非常深。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张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的落地式烟缸,里面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砂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钩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痰吐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的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