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川美五人展
色·相——川美五人展展览海报
由君庭艺术主办的色·相——川美五人展将于2014年03月21日下午15点在位于四川省博物院内的君庭举办。展览将呈现庞茂琨,郭伟,罗发辉,杨述,刘宇五人近期纸本,布上力作。
展语:
非色相:一次关于绘画性的雅集(作者为此次展览学术支持、艺术史博士:屈波)
作为读图时代中图像之一种,绘画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似可追问也似可无须追问的问题。追问,是要确认绘画在图像世界中的等级和价值;无须追问,是因为作为一种图像,绘画在当下有它天然的存在理由。格洛伊斯(Boris Groys)有关于“强图像”与“弱图像”的讨论。在一个永恒变化的时代,人人争创吸睛的强图像,但任何强图像的寿命都注定是短暂的。相较而言,艺术家的工作则是弱的、低可见性的,但他通过不断重复艺术的减法,可以生成一种无时间性的、普遍性的图像与姿态。如何做这一艺术的减法,各人自有不同的方案。但绘画之作为绘画不能减去的,我以为应该是绘画性这一内核。
不过,关于何为绘画性,却难有标准的答案,或者说,这原本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无须标准的答案。本次展览,我愿意视为一次雅集,尽管作为现代体制的展览与古风的雅集是相对或者相悖的。艺术家们都毕业于川美,都是好画家,而且似乎是天生的好画家,其关系,学缘上的与艺术水准上的,决定了展览是一次雅集:以画会友,以一场画布上的对谈,展开各自对绘画性的陈述。
庞茂琨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其艺术可以进行当代社会的图像志解读。在众所熟知的典型风格中,庞茂琨是反复推敲后的静穆与典雅。不过,与他这一A面互为表里的B面,一直存在,却少于示人。那是一种直接的、可以见出身体动作的、有偶发性的、不完整的、兼具客观严谨性与主观游戏性的笔法与色彩,一如本次展览所呈示的。
郭伟习惯于引用现成的图像资料,从日常生活图片到艺术史的经典图像,因此其作品内容是一种二手的图像。二手,在当代汉语的语境中本有轻微的贬义,但郭伟的高明之处在于,不直接引用,而是转译。“再阅读”系列,是关于在经典图像与当下情绪的即刻表现之间思考的绘画日记。转译是化,化引语为自身对绘画的激情,以一种洒脱的挥写出之。
罗发辉的作品是模糊的、软性的,线条和色彩都不清晰。这种软性与模糊,易给予观者诸如肉体、欲望、腐烂等之类的暗示。不过,罗发辉的画面也有另外的读法。其得自多次晕染而成的模糊,与传统文人水墨的氤氲若合符契。与此同时,一种视觉的流动性破除了形象——背景的等级制关系。
杨述作品的色彩强烈甚至浓烈,明示了展览标题的“色”。杨述的作品多名之为“无题”,以“无题”作题的合法性,基于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纷纭复杂的心绪言之不尽或根本难以言表,艺术家的期待与观者的投射,可以重合亦可以间离。杨述将这种纷纭复杂,以涂鸦式的笔法——一种隐匿技术的技术或者无技术的技术、爆炸式的画面结构、间以加深画面混乱感的文字予以了外显。
刘宇和杨述一样,色彩极强烈。刘宇以“天下色”系列回应了展标的“色”。系列中有大花,让人联想到肉体与性;厚涂的假山石,则改变了传统赏石所要求的瘦、皱、漏、透四趣,膨胀而富于视觉的侵略性;还有彩色鹦鹉,以一种充满自发性的动作涂绘而成的强对比色颇有几分狂暴之气,同时也使作品的视觉平面有一种触觉感。
绘画性,一如近来大热议的“水墨艺术”之“水墨”,是一个不断敞开、不断建构的问题,或更准确地说,一个问题域。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分别给出了一种绘画性的答案,或提示了一种通达绘画性的可能路径。
部分展品:
庞茂琨-蜕变系列手稿之一 35.5x27cm 纸上铅笔 2010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