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程克谈文化根基古村落保护

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地,面对日益稀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古村落,艺术家程克同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担忧、传递着警示信息。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在今年全国政协举行的记者会上,政协委员们畅谈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到古村落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表示,“粗暴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文化的根,特别是对非遗,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破坏。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我们的非遗绝大部分也在村落里,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都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的话,这些都不存在,就无所依附了。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留住乡土中国的乡愁,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地,面对日益稀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古村落,艺术家程克同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担忧、传递着警示信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克作品《听老辈说》

     

      中国文物网:您的绘画创作多以村落、荒原为绘画主题,基于此您想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


      程克:以前更多的是对这种题材感兴趣,有生活、有爱好,喜欢画这些东西。但是后来我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一些中国传统的古韵村落越来越少,仅有少量岌岌存世。这次“两会”我听到冯骥才老师提到的一个议案,保护中国的古村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案,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城市化,人们对城市的氛围感受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感受中国古朴村落,对古文明的传承。现在的都市人感觉到压抑,想到原生态的地方去走一走,哪怕是去做短暂的放松,我感觉自己选择的这个题材很正确,留住那些美好同时也是在逐渐消逝的古村落,至少,从作品上还能给人们留下回忆,这是有意义的事。


      中国文物网:国家倡导保护古村落,原汁原味的村落建筑越来越少,更多是城市化建设,那么,您的创作作品更多的是内心积淀的再创作,还是取材于外出采风?


      程克:对于村落的体验和感受确实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同时我也奔波在全国各地,寻找着即将失去的比较有价值的古村落。每年我都会去西北很多次,陕西和山西的古村落比较多,但是有好多都没有得到及时保护,特别可惜。前年我发现了山西省文水县的赤玉村,这是明代的一个古村落特别漂亮,但现在村庄里仅有一两户人家,人们基本都搬出来了,那个村子没有得到保护,当地政府没有这个意识,当这个村子某一天真的消失了,也只能在画里面缅怀。


      中国文物网:绘画是一种承载方式,抒发着对世人的警示:村落美好风景在流逝。您对于土地、村落和荒原的钟情源于您小时候的经历,在您看村落和荒原之美,美在哪里?


      程克:现在的人们住在城市里,有很多无奈,天天挤公交车,冬天冷,夏天柏油路炙烤,你不妨到西北黄土高原上去体验感受,那种融入、回归大自然的松弛,游走在西北山川的惬意。为什么现在的都市人一放假就开车到这些地方去,去感受一下就知道,美在哪里。城市代表着先进、科学和发达,但是这些传统,这些大自然,置身村落看云卷云舒神清气爽的感觉,不应该随之消逝,城市推崇发展没有问题,但是你得科学的发展。


      中国文物网:您的作品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荒原村落秋冬时节的寥落,枯松、原始的石垒房子,您选择这种寥落感的创作方式是注入了您对村落保护的隐忧情绪吗?


      程克:通过艺术家之手,艺术作品会传递出一些信息,一种对传统、对文化、对人性的质问与追寻,这个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记得很早以前,张艺谋拍的电影《红高粱》,呼唤人性自然,人性的一种回归,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是一种享受,同时带出一种信息。我不反对社会发展,也不反对高科技,但是如果你有了高科技,你再有传承和思考,才是真正有底蕴和成熟的国家。


      画面的寥落,从审美角度来讲,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和谐,中国画的色彩也是中和;从绘画角度上,把灰颜色画出色彩关系,画的丰富有层次,是最难的。行业里称之为“高级灰”,“高级灰”是最难画的。
  
      艺术家简介:
      程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