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将要归国石柱保存非常完好
2014-02-14 13:48:39 来源:半岛晨报 已浏览次
今年9月,根据中国和挪威的一份民间协议,流入挪威的7根圆明园石柱有望回归中国。促成此次协议的为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他已资助1000万挪威克朗给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并希望后者能将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黄怒波称,这批石柱将在北京大学赛古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回归是否会继续?
据KODE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有约4000件中国与东亚的文物藏品,其中有21根圆明园石柱,但因场馆限制,只展出7根。
剩余中国文物是否也将归还?KODE博物馆高级顾问海德表示,归还7根石柱的事宜正在按照第一份合约内容执行,“我们可以期望,以后可能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但需双方协商,然后签订新协议。 ”
11日,挪威外交部发言人对KODE博物馆的决定表示赞同,但挪威政府并未参与归还的项目。
谁促成这次协议?
对圆明园流失文物颇感兴趣的黄怒波获悉后,向KODE博物馆资助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作为后者修缮中国艺术藏品展位计划的一半资金来源。
不过,KODE博物馆新任馆长卡琳·汉斯波认为,博物馆方面并非仅仅因接受黄怒波捐赠而将圆明园文物归还中国。
归国后将如何处置?
黄怒波称,这批圆明园石柱将在北京大学赛古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解读
专家:这是继兔首和鼠首后最大一批圆明园回归文物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昨日表示,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保存非常完好。一旦圆明园石柱回归,将是继去年兔首和鼠首后,目前最大的一批圆明园回归文物。
背景介绍
馆藏石刻皆一人捐赠
据媒体报道,蒙特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2500多件中国文物。
该博物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
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捐赠者曾参与甲午海战
蒙特出身行伍,起初是挪威军队的一名骑兵军官,1887年来到中国后,供职于中国海关。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为中方作战,并被后来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的袁世凯任命为副都统。蒙特成为中国雕像、陶器以及包括那7根石柱在内的其他文物的热心收藏者。不清楚他是怎样获得这些文物的。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