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文化创意受青睐 “朕知道了”纸胶走红热销

台北故宫近日在脸书贴出一款“朕知道了”纸胶带,让网友疯传、讨论,直呼超想收藏。简单4字却又霸气十足,这正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因康熙在批阅奏则时,最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知道了”,所以故宫将其霸气字迹与纸胶带做结合,这个创意可以说让台北故宫名气大旺。
故宫网络商城表示,纸胶带目前有五款,一组200元(新台币)内有三卷,其中以“朕知道了”楷书纸胶带询问度最高,不仅台湾观光客爱,连大陆游客也抢买,未来还会陆续推出多款纸胶带;5月初最先推出的“乾隆御览之宝纸胶带”也很受欢迎,不到月底1千多份就销售一空。
网友看到“朕知道了”的纸胶带,称赞故宫有创意,还有人主动提供意见,希望故宫可以推出“贱人就是矫情”、“本宫乏了”、“圣旨到”、“跪安吧”等创意纸胶带;只可惜故宫表示,这些文创商品以故宫典藏的物品为主,戏剧流行语可能较不适合。
对此,有评论称,一直以来,台北故宫的一些纪念品凭借其独创和精致在大陆游客中口碑甚佳,如今新推出的皇帝朱批纸胶带更是“稳准狠”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既有文化历史感,又能在实用的基础上幽人一默,想想这霸气的“墨宝”黏贴在任何纸张或礼盒之上时,那封存之物立刻就有了岁月的色泽,又会因皇上的“一笔参与”而身价倍增,难怪网友疯转,直呼“要收藏”。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颇令各方有志之人叹息与焦急,但是,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的走红,足以让人们知道中国的古老文化与年轻人之间并非远隔光阴的两岸难以跨越,文化的传承要从打动人心开始,虽然一些文化创意的产品在这种历史传承中的力量非常微小,而且难免带着商业的印记,但是,这样的星星之火恰恰更能照亮社会文化风气的细节,更能验证创意者本身对于传统文化是否有着真挚的了解与热爱。还是以该款胶带纸为例,其想法来源于院长冯明珠于2005年策划的“知道了:朱批奏折展”,该展导览手册由当时任研究员的冯明珠执笔主编,目前已再版九次,封面即印有康熙皇帝满汉文朱批真迹“知道了”。也就是说,这款胶带纸其实是作为台北故宫奏折展的“后产品”而呈现的,具有文化“研发”的基础,非此沉淀和严谨,恐怕也难以有如今的流行之势。
再看大陆一些文化纪念品,仅仅有着“到此一游”的“短视”功能,帽子、T恤、绢人、扇子、刺绣、钥匙扣、图册,多年来千篇一律、做工粗糙,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缺少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说小了,这是缺少创意,敷衍了事;往大了说,这是在糟蹋传统文化,毁掉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品味。
其实,咱这边的故宫也一直试图放下身段,尽量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但终难脱“严肃端庄”。相比之下,台北故宫就活泼多了,为了让新款的胶带迅速“扬名”,台北故宫在知名社交网站的粉丝团贴出照片,这样的亲和与主动,让台北故宫仿佛是一个能够时刻穿越时空的“老顽童”,被收藏古董们不仅有前世,也有今生,能够去更广泛地结交四方朋友,而不只是对昔日繁华念念不忘的刻板遗老。
当然,这也需要一种互动,台北市民随时可以享受物美价廉的票价,带着孩子去故宫里静静阅览,历史故宫就是他们的课堂;而北京的故宫几乎是旅行团的天下,那真是急急地一瞥,“知道了”然后就走了,此情无可追忆,文化产品上自然也就难免浮着一层潦草。
在这创意方面,北京故宫显然就不及台北故宫了。“朕知道了,台北故宫将康熙的霸气字迹与纸胶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作文化产品进行“开发”,不仅普及了文物知识,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实在值得北京故宫借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