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13次年会在湘举行(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13次年会开幕式 王蔚波 摄

中国文物网讯(记者 王蔚波)2013年11月22至25日,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13次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湖南、湖北、河南、安徽、重庆、北京等10多个省市文物考古部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这次年会修改通过了新理事会《章程》,并选举成立了新一届理事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高崇文教授当选为新一任理事长,并邀请卸任的上一届理事长李学勤先生为名誉理事长,方勤担任常务副理事长,陈建明、贾连敏、李修松担任副理事长,秘书长由孟华平担任,同时冯少龙、郭伟民、李宏、宫希成为副秘书长。

会议围绕近两年来楚文化考古新发现分别由代表加以介绍,内容涉及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随州文峰塔曾国潘墓地、宜昌万福垴周代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荆州八岭山冯家冢与平头冢楚墓、河南信阳地区先秦城址、南阳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安徽固镇谷阳城遗址、浙江安吉上马山楚式墓葬等10项考古新发现。其中,2013年湖南新发现的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和木牍等珍贵文物,时代从战国一直延续到三国吴国,尤其是第9号井发现一枚简牍,经考证为胡亥“奉召登基”的官府文告,为了解秦代胡亥史实提供了一份重要实物资料。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遗址考古新收获汇报中,除了尾沙遗迹、春秋晚期楚国大型选矿厂的首次发现外,还披露了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矿冶考古中首次发现的35枚古代足迹印,这些足迹是古代先民从事矿冶活动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印记。代表们还分别就楚文化考古学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楚文化综合研究等方面分三组加以研讨,并推选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与总结。

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文明是由北方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共同构成。在楚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楚国先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是以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为主的楚文化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目前拥有280多名会员,著名学者俞伟超、李学勤先后担任理事长。该会于1981年在湖南长沙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会址设在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每两年举办一次活动,由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轮流主办。随着楚文化日益受到关注,对楚文化的研究逐渐扩大到全国乃至海外,本次年会,即吸引了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多个省的专家与会。

此次大会,涉及不少楚文化研究的重点或热点问题,以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和诸多方面的讨论,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对话,共同为楚文化研究的持续繁荣提供良好平台,也必将有力推动先秦史或先秦地域文化,尤其是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年会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