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创意餐具”:插山和食屏让菜品更有意境
春秋以前的饮食器具跟今天差别太大,锅碗瓢盆不是带腿儿,就是带座儿。带腿的大多是炊具,例如鼎和鬲,本质上都是锅,但是底下都有三条腿,鼎腿是实心,鬲腿是空心。带座儿的一般是餐具,例如笾和豆,本质上都是盘子,但是底下都有一圈基座,笾座是竹子编的,豆座是金属铸的。
炊具之所以带腿,是因为上古之人还没有发明灶台,做饭得在平地上生火,要是不用三条腿把锅支起来,很难把肉煮熟。餐具之所以带座,是因为上古之人习惯跪在地上吃饭,餐具也是摆在地上,底下没基座撑着的话,那些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就得沾土了。
春秋以降,炊具和餐具一直闹革命,革到宋朝的时候,无论炊具还是餐具都跟现在一模一样了。所以说,假如您请一宋朝人到家里做客,他不用您指点,就懂得提起筷子夹菜,端起饭碗盛饭,您给他倒一杯酒,他也照样一饮而尽,丝毫不会觉得用起酒杯来有什么困难。当然,您家厨房里那些电器肯定会让他感到惊奇和迷茫无助,什么电饭锅、电磁炉、电冰箱、微波炉,宋朝人统统没见过,但是这些现代化的炊具无非是换了一种新型燃料来源而已,在烹饪原理上还是没有跳出古代炊具的窠臼。
宋朝倒是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传统餐具,在现代反而找不到了。比如说,南宋士大夫请客吃饭,宴席上有时候会用到“插山”和“食屏”。插山是玲珑剔透的木雕,雕成蓬莱仙山的样子,把菜碟一层一层地放上去,往宴席当中一摆,本来平铺直叙的菜肴一下子有了立体感。
食屏呢,就是隔菜碟用的小屏风。一张八仙桌上摆了七碟子八碗,有荤有素有凉有热,主人可以在菜碟之间放几张高半尺长一尺的屏风,把荤菜隔到一个“包间”里,把素菜隔到一个“包间”里,把甜点隔到另一个“包间”里。爱吃荤菜的客人不妨坐得靠近荤菜区,正在吃斋的客人不妨坐得靠近素菜区,不怕发胖的客人全跑到甜点区就座。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餐桌上有了这些小屏风,菜也以类聚以群分了,吃着吃着,您会产生一种错觉,貌似那些菜都成了人,一群在这个包间聚会,一群在那个包间聚会,这样你就把美食吃成了童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