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揭文物造假手法
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日前携新作《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亮相上海书城,举行演讲暨签售活动,现场挤得水泄不通。马伯庸结合新书披露了大量文物造假方法,比如栀子、红茶加橡子壳配方做旧书画、制造缺损效果做旧瓷器,还有诸如老土埋新器、挖真品补赝品、旧纸补新画等千奇百怪的手段,引起读者浓厚兴趣。《古董局中局》系列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讲述了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书中透露了很多古董行业的专业知识,被网友奉为“古董入门书”。据出版方读客图书透露,第一本于去年10月上市,叫好又叫座,不但销量超过50万册,还斩获各项大奖。时隔一年,马伯庸推出《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围绕《清明上河图》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谈及与《清明上河图》的渊源,马伯庸说,2002年,他在新西兰留学时读吴晗的《读史札记》,书里第一篇就写考证《清明上河图》和《金瓶梅》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写得像推理小说一样好看,成了理论基础”。据马伯庸称,虽然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但书里所涉及的古董知识全是有出处的,“为此,我还请教了古董界的前辈”。在《古董局中局2》中,马伯庸揭秘了大量文物造假方法,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中营生……马伯庸揭开了当下鱼龙混杂的古董圈的盖头。
如书中披露,一件当代的瓷器赝品要想扮成出土文物,先要咬酸,然后用铁棒和锉纸磨旧,必要时还得用小锤造出缺一角的残缺效果,最后抹上泥土,扔到墓土里养着,一般埋上几年,老土跟新器粘紧了,破绽就算是给抹平了。书中甚至提及佛头造假中一种极其少见的手法——茅拓法。有一种石料叫茅石,质地偏软,可塑性强,又容易沁色,特别适合复制佛头并且做旧,能把青苔纹和风化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责任编辑:ZF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