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沐浴?周朝用淘米水洗澡去污
2013-10-22 15:59:51 来源:沈阳日报 已浏览次
平向坡
古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卫生得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那么古人用什么沐浴?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人们用淘米水来洗澡去污。据说淘米水不仅可以去污,而且保健功能奇佳,在当时是廉价而又普遍的洗澡水。
后来人们发现了皂荚。皂荚有润滑爽利、消除垢腻以清洁皮肤的作用,用皂荚洗澡,还能去风湿、治皮癣。用皂荚洗衣服,衣服不会变色和收缩,纤维不会受损和失去光泽。最晚在南朝萧齐之时,已经有人专门出售皂荚。
还有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它的种子肥大、肉厚。每到深秋,人们将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搓成丸,名叫“肥皂”。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编》中介绍,浙中少皂荚,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此外,《鸡肋编》还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
胰子(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澡豆(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制成的清洁用品)也被用来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
古人洗头则一般用皂荚或猪苓。猪苓是富裕人家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芳香。平常人就用皂荚洗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