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掉进爱国主义陷阱 高价回流文物不可取

一件又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被海外拍卖行拍卖,又是远高于预估价成交,又是掀起了广泛的热议和讨论。面对那些屡屡在海外被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买家近几年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可谓披荆斩棘、挥金如土,这也让那些正处在经济困顿期艰难生存的欧洲拍卖行们,逐渐意识到中国买家才是他们如今最值得依傍的衣食父母。
而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出现,则恰好刺激了中国买家们的神经。既然现在兜里有钱了,那就大大方方地将其买下来,既购得珍宝,又证明我爱国,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当标价15万至20万欧元的稀有乾隆玉玺终于出现在17日的拍卖会上时,来自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买家几乎占了到场买家的半数以上。
其结果也可想见,该玉玺从5万欧元起价,被电话委托买家和现场买家轮番竞价,价格扶摇直上,最终以93万欧元的价格被一位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加上税金,最终的成交价为112万欧元。而据一位在现场参加竞拍的北京买家判断,这位神秘买家应该是中国人。我们姑且不论这位中国买家是真喜欢这件玉玺,还心中充满了“爱国情怀”。但是,这位神秘的“爱国人士”很有可能再一次成为了圆明园流失文物事件中的“冤大头”。
法国作家雨果曾将当时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掠夺中国文物的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强盗,那么既然是抢了你家的东西,过了若干年之后,你想要回你的东西,却还要以高出好几倍的价格从人家手里买回来。这是什么逻辑?这其实就是强盗逻辑!所以,当圆明园流失文物在海外被拍卖的事件出现之时,中国买家们最好先捂紧自己的钱包,切莫中了外国文物贩子借圆明园流失文物大肆敛财的伎俩,同时,真正的爱国之情也不是仅靠高价买回流失文物才能体现出来的。
让文物追索成为长效机制,应将海外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提到议程之上,赋予那些妄图从中获利的海外文物贩子们以持续的舆论压力,令其惶惶不可终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