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烟台昆嵛山红色文化 重立胶东“井冈山”里程碑

烟台昆嵛山,是闻名全国的文化名山,也是胶东革命的根据地。
9月26日,"多彩十艺 文化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烟台昆嵛山,群山绵延、方圆百里的昆嵛山,是当年红军革命的战略要地,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印记。
胶东的井冈山
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于晓东向记者介绍,从1931年起,昆嵛山脚下党组织迅速发展,昆嵛山一带成为了胶东的"小苏区"1935年底,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惟一的红军武装,作为胶东革命的火种保证了胶东革命的延续和发展;1937年12月,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昆嵛山支脉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拉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以昆嵛山为辐射,胶东地区的革命斗争迅速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胶东半岛。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作风顽强的胶东子弟兵,走出了一支又一支屡立奇功的英雄部队,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胶东革命里的红军游击队
提起"一一·四"暴动,不得不提于得水这个人。
一一·四"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次农民暴动。
暴动爆发后,昆嵛山上的无染寺内众僧四散,房舍成为兵工厂。于得水、王亮、邹青言、刘振民等领导暴动幸存人员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以黑腚崮、独木崮、山羊角、老蜂窝为大本营,疗伤、练武、扰敌,一边养精蓄锐保存力量,一边在昆嵛山区坚持斗争,为胶东革命保存了一支宝贵的火种。
在无染寺附近距离仙女池不远的一处山坡上,一条窄窄的石阶通往一个隐蔽的山洞,指示牌显示这个山洞叫"帷幄洞"。
年5月,于得水在智取界石的战斗中负伤,先是安置在倪家产村倪德兰家养伤,有所好转后,为防止被敌人发现,于得水转到此山洞,边隐居养伤,边运筹帷幄安排游击队工作。帷幄洞洞口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洞深3米有余,洞内从外到里石块渐高,最里向东一弯且比较平坦,如同一张"石床",当时于得水应该就是在那张"石床"上边养伤、边工作,条件极为艰苦。
红色印记遍布昆嵛山
昆嵛山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游击队的足迹,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保存力量、牵制打击敌人、培养革命骨干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据了解,从1935年的"一一·四"武装暴动,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近两年时间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斗争不但紧紧拖住了韩复渠的部队,还拖住了蒋介石从河南调到山东的近10万大军,不但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策应了中央红军的胜利长征,而且从政治上支持了党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还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中国东部地区撕开了一个缺口,为即将到来的举国抗战做好了革命思想和组织力量等各方面的准备。
如今的昆嵛山,峰峦叠翠,林深谷幽,古木参天,水清甘冽,风景优美,成为了国内知名的风景名山和文化名山。当年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然而血火交织的红色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