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中元节并非宣传迷信 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今天是中元节。昨日,读者李先生致电本报,希望人们能记得已被淡忘、几近遗失的节日——中元节。

李先生酷爱历史,他告诉记者,据古书记载,“中元”之名起于北魏,唐、宋以后,成为民俗节日。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中元节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7个节日,并称我国八大传统节日。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传统节日的知名度和节日色彩,远不如清明、寒食两节。

李先生认为,提出中元节并非宣传迷信,这个节日的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现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各地民间仍沿袭上坟习俗。

李先生建议,如果不知道这个节日,或者您还没来得及祭奠逝去的父母等先人,那么,今晚可以在他们的遗像前摆放一碗饭菜,以致追思和怀念。

记者调查:多半被访者不知中元节

记者查找资料了解到,在石家庄等北方城市、乡村,中元节俗称“鬼节”,还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

据记者街头随机抽查,50名20岁——65岁的市民中,大都非常熟知清明、寒食这两个祭奠先人的节日,而提起中元节,仅有14人知道并对这个节日有所了解,半数市民更熟悉的是它的另一个称谓,即所谓的“鬼节”,这些人至今仍然沿袭着七月十五烧纸这一习俗。对中元节或“鬼节”一无所知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人中,80后、90后年轻人占了绝对比例。

民俗专家:

中元节会得到延续

相对于“清明”、“寒食”,传统中元节的知名度还略逊一筹,对于这一现状,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袁学骏说,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中元节源于儒家、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中元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这一信仰中的人文精神应该继续得到保护和科学引导,以便让这种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