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硬上弓”式的暴力拆迁下看北宋时怎么搞拆迁的

近日,媒体披露了一则消息,湖北咸宁政府被曝用扩音器向村民喊话要拆房子,显而易见又是一起“霸王硬上弓”似的暴力拆迁。

所谓“拆旧立新”,一个城市要发展,肯定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拆迁。拆迁本身其实没什么问题,甚至强制拆迁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是在拆迁之前,你一定要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与被拆迁者经过平等、自由、无碍的协商(包括公共项目也是如此),达成协议之后你就可以凭这份协议出动推土机了。

城市不是今日才有的东西,现在我们不妨看看北宋是怎样进行拆迁的。

宋时的开封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太逼仄太寒碜了。宋仁宗寻思着,要把皇宫扩建一下。就派人去和皇宫北面的居民协商。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堂堂一国之君想找臣民要一块地皮,进行公益性基础工程建设,拉动GDP增长,居然还要跟他们商量,让人大跌眼镜。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拆迁户们拒绝了来自皇宫的拆迁协商。无论给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搬走。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按照常理,接下来就应该是官府发布强制拆迁公告,聘请拆迁高手,浩浩荡荡地跟在推土机后面开进拆迁现场。但是这一幕没有发生,宋仁宗退步了。于是北宋就有了有史以来最小的皇宫,仅仅相当于一个节度使的府邸。

到了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封又搞了一次拆迁。这一次是开封的外城向外拓展,要占用120户民房。为此,开封府推官祖无颇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拆迁补偿条例,并获得了宋神宗的签字批准。根据条例规定,政府对拆迁户进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

一份祖无颇写给宋神宗的报告显示,经过与拆迁户的协商,后者大部分同意货币补偿的方式。于是这年六月,开封府拆迁户120家,获得补偿“二万六百贯”,平均每户能领171贯。

171贯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当时的物价标准,可以在开封购买11间房子。这样的补偿标准,拆迁户们高兴都来不及,根本就犯不着抱一个煤气罐站在自家楼顶。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北宋是典型的“国穷民富”,民间比较富庶,而官家财政拮据,所以,他们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拿出很多钱来安置拆迁户。更多是采取实物安置的办法,在另外一个地方划定一块地盘,让拆迁户自己盖房子,并从官田里划出等量的耕地来,交给拆迁户。这种安置方式较为省钱,但有时候拆迁户的生活水准会有所下降。这一点,就算拆迁户不喊冤,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宋太宗曾多次想扩建皇宫,可一看施工图纸,就不好意思签字。他说过一句名言,“内城偏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意思是说,内城太狭窄,应该扩建。可一旦要扩建,就会迫使老百姓搬家,我又实在不忍心。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