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面对暑热?杜甫欲大叫 王维想到宇宙中
这个夏天,实在热得可以。很多地方创了纪录,闲谈之中多有对酷热的抱怨。各避暑胜地人满为患,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在古代,没有温度计,无法对气温进行量化。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暑热的感受通过诗词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诗仙李白通过《丁督护歌》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实在精当。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左拾遗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诗中说:“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诗圣杜甫,面对暑热可说是率真得有点放浪形骸了。他已经“束带发狂欲大叫”,一心想“安得赤脚踏层冰”,使读诗者也不禁感同身受了。
王维在《苦热行》中则写道:“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诗人讲了种种苦热景象之后,竟然异想天开地“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他热得要到宇宙中去“凉快凉快”。
杨万里的《五月初二日苦熟》则说: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吾曹避暑自无处,飞蝇投吾求避暑;吾不解飞且此住,飞蝇解飞不飞去。 杨先生够幽默的,自己想图个凉快,想飞出这狭窄的船舱,但会飞的飞蝇却不想飞。大自然的热谁也逃不脱。
古诗中描写人体在苦热中的状态主要用流汗。宋代张来的“欲动身先汗如雨”(《劳歌》);唐代范灯“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六月》);宋代戴复古“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发泼”(《大热》)以及唐代司空曙的“啸风兼炽焰,挥汗讶成流”(《苦流》)。瞧,汗都被描绘成“雨”、“泼”、“浆”、“流”。
看来古代的暑期实在是不好过,甚至宋代范成大竟写出“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秋前风雨顿凉》)。为了苦热快点过去,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