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市河口水库淹没区文物抢救工作取得阶段成果

  近期暴雨连降、沁河水涨,山西境沁河洪峰不日将抵达河南济源,黄河的支流沁河区域提前进入汛期。鉴于此,经济源市工作队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所承担的沁河区域河口水库淹没区的文物抢救工作暂时停止,参与文物抢救保护的人员必须于7月10日前全部下山,安全撤离。这标志着近期持续进行的河口水库淹没区文物抢救一期工程瓮河段碑碣信息采集工作提前结束。

  早在一周前,从焦作市沁河管理部门了解到,山西、河南境内沁河流域较往年提前一月进入了汛期,相关单位人员都提前进入了警戒状态。济源市文物文物抢救人员立即调整工作计划,确定提前对豫晋边界处的紫柏滩黄龙庙、沁河古栈道的碑刻碣石进行信息采集、拓片打制。市文物工作队工作人员,连日来吃住在太行山区,放弃休息日,连班作战,快速、高效地开展文物抢救工作,河口水库淹没区文物抢救已取得阶段成果。

  工作过程中,不仅抢救了文物,也有了许多重要发现。清道光六年的“荒年碑记”,详细记载了清道光三年连月大旱、沁河无水、农业无收,发生强匪四起、吃人肉杀亲人、村民大量饿死等历史事实,是一通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碑刻。正是由于沁河不调、沁河区域“十年九旱”灾情从古代到解放初时有发生,才有今日对水患的治理和利用,也才有了如今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引沁济漭工程。

  目前,文物人员已经安全撤出沁河区域,淹没区的文物救护工作待汛期结束后继续开展。(济源市文物工作队  陈良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