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理性看待申遗
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5项。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稳中求进。回顾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申报和保护过程,如何面对世界遗产在保护、管理、申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世界遗产事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中国的遗产如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主要看什么指标?
童明康:首先要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次是加强保护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廓清申遗必须具备的OUV,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申遗文本;第三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文本,进入评估审核程序,包括接受国际咨询机构的评估和考察。
世界遗产申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申报项目是否具备了“突出普遍价值”,即OUV。《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指出:“突出普遍价值”(OUV)是指遗产“具有罕见的文化和自然价值,它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这个OUV包括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适用标准,一般应在六条标准中至少符合一条标准,而其中的第六条标准不宜单独使用;此外还应包括比较分析研究、真实性、完整性、法律法规、保护管理、保护区划等内容。OUV简短三个字母,则反映出申报遗产在全球范围突出普遍的历史文化价值,遗产本体得到真实而完整的保护,具有比较合理的法律保护和专业保护管理体系,体现了遗产价值与保护管理的最高水平。
记者:哈尼梯田的OUV是什么?符合申报世界遗产哪些适用标准?
童明康:哈尼梯田的OUV在于坚韧、团结的哈尼族人民成功地利用高山森林的蓄水功能和有着肥厚泥土层的山体,创造以“四素同构”为核心体系与特征大范围、大规模的山地水梯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体系。哈尼梯田在特有的壮阔大山环境中开创的、覆盖雄伟山体所形成的景观,被当代人誉为“伟大的大地雕刻”。哈尼族人被誉为“大地雕刻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植被、水源条件、生产、生活体系和哈尼民族的族源,文脉,历史,信仰,传统,社会合作机制,而具备中国南方、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山地水稻梯田景观所不可取代的特征和成就。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结构、内涵、组成要素和环境千百年来未被根本改变。传统耕作体系至今还很活跃,遗产地功能、实践、传统知识得到延续,传统仪式、信仰和风俗也得以沿用。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程度很高,为人类提供了一处几乎是极限生存条件下顺应自然,以非凡的创造力、毅力和乐观精神成就美好生活的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5:红河哈尼梯田完美地反映出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体系,该体系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而得以加强;哈尼梯田彰显出同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一体化耕作和水管理体系之间的调和得以实现,其基石是重视人与神灵以及个人与社区相互关系的社会经济宗教体系。
记者:哈尼梯田历经十几年申遗成功,来之不易,其背后有着怎样的保障?
童明康:哈尼梯田申遗历程至少长达十三、四年,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和百姓为保护梯田付出了艰辛努力,尤其是当地百姓为耕耘、维护梯田付出了很多辛劳,用哈尼人的虔诚信仰和集体精神维系了梯田的良好生态、壮美景观和丰饶产品,向世界展现了古老东方稻作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处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166.03平方公里。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3个片区,分布着82个村寨,有哈尼族、彝族等七个世居民族和谐相处。属于巨大的活态在用遗产,保护和利用平衡发展的挑战巨大。
申遗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民众凝聚力量,汇集智慧,既准确、充分地提炼遗产价值,出台了梯田文化景观、山林水系、村寨民居保护管理办法等,更针对哈尼村寨景观优美但居住条件需要改善等实际,与国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研究,科学制订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村寨民居修缮导则,并在一些村寨建了民居修缮样板房。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探讨突破传统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管理模式,探索针对民居按照传统方式修缮的以奖代补政策、政府按比例投入引导资金等,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完善传统村寨民居外部风貌、改善内部条件,真正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民众根据保护和旅游的实际需要,结合房屋修缮改造考虑用作民宿或农家乐等,提高当地民众的收入,留住更多民众在哈尼梯田和传统村寨,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人居生态环境保护、民众收入提高和旅游设施改善等多方面的共赢。
记者:哈尼梯田在申遗过程中极大的关注了老百姓得实惠的问题,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童明康:任何一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如果得不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都很难成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近十几年申报,都是得到了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大力支持。每个申报项目的现场考察都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座谈,考察专家会详细询问利益相关者很多具体问题。可以说,每个申报项目都注意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协调。老百姓拥护,是因为保护和申遗的确为美化他们的家园、改善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带来了很多实际效果,带来了很多实惠。
哈尼梯田申遗中,对于如何改善百姓生活的关注始终贯穿全过程。红米产品开发销售,梯田农副产品培育推广,规模化产销扶持,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收入,使他们看到了守护梯田的希望和前景,为梯田注入了生机活力,也使哈尼梯田的申报得到利益相关者的强力支持。
对82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政府与专业机构密切合作,鼓励村民用传统材料修缮蘑菇房,同时内部进行适当改造,提高采光率、清洁度和舒适度,满足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对于部分不协调民居,通过编制规划纳入未来逐步整改的范畴,或者进行外立面适度改造,尽可能保留建筑功能。82个村寨基本得到完整保护,成为“四素同构”的重要元素之一。
记者:除了村民,“利益相关者”还包括哪些人群?
童明康:利益相关者还包括一些旅游公司、农产品开发公司等。针对活态在用遗产,各级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了保护管理的各项法规规章、标准导则等。通过申遗和世界遗产知识的传播,他们不断提升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主动完善经营模式,积极考虑将收入的一定比例返还村寨居民。比如,在村寨中开发稻秸手工制品,红米等农产品的可持续开发,提高村民收入;旅游收入一定比例用于村寨卫生保洁,等等。
记者:作为新型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申遗意义何在?
童明康:哈尼梯田申遗加快了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有些东西不申遗也需要保护,这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梯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属于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尤其是大规模的在用梯田,82个梯田耕耘者居住的村寨,既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改善、发展。申报过程中,所有遗产区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缓冲区成为国保的建设控制地带,纳入依法保护范畴,国家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前面提到的村寨民居修缮导则出台,将为今后政府引导、民众参与、国家支持、百姓出力保护村落遗产提供一种探索模式。
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梯田文化景观研究、保护、管理、监测和利用工作,时刻将保护融入遗产地数万百姓的生活中,争取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中国文物报 文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