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雄山拟建广东首个大遗址考古公园

    本报讯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等11名专家齐聚五华县,就狮雄山秦汉遗址的保护规划进行论证。记者从论证会上获悉,狮雄山秦汉遗址已初步具备建设成为遗址公园的必要条件,下来将拟建设我省首个大遗址考古公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章新,五华县主要领导及省、市、县等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了论证会。

    狮雄山位于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公里处。狮雄山遗址发现于1982年,从1984年至2011年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过5次调查、发掘。第5次试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钻探面积50000平方米,并对五华河中游两岸10千米以内的山冈、河道、农田、沙厂等进行了地表踏查,发现了东周、秦汉、唐宋、明清等4个时期的文化和自然遗存,以及秦汉时期的城址。

    在专家论证会上,刘庆柱认为,建遗址公园,是目前大遗址保护的最好办法。根据现状,狮雄山秦汉遗址考古公园可划分为衙署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两类,总面积约80.32万平方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尚杰介绍,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历史地位、保护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狮雄山秦汉遗址宜通过建设遗址公园进行适度开发。

    专家们认为,通过多年考古勘探和试掘,该遗址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成为大遗址考古公园的必要条件,下来要进一步划定遗址范围,在范围内由点到线,线成面,细化规划,逐渐深入,滚动发展。另外,也要做好充分的评估,让遗址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到体现。

    在论证会上,周章新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五华狮雄山秦汉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积极做好遗址规划。为遗址早日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国家级遗址公园,他希望专家能够对遗址保护规划进行客观评估,摸清“家底”、做足功课。他指出,做好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对梅州加快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打造文化强市等都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规划先行,最大限度保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一起参与保护开发,有序引导市场运作,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形成合力,实现狮雄山秦汉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协调发展。(练海林 廖伟军 张炳锋)

    相关链接

    专家认为,建设狮雄山大遗址考古公园,能够体现遗址历史、科学、艺术等三大价值。

    历史价值:该遗址是一座城址并非一般意义的台式建筑基址。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初步划分为衙署区、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从城址的整体布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分析,该遗址呈现出一种既模仿中原城市营造制度又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体系。

    科学价值:专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取了大量生态学、环境学的重要信息,为全面复原狮雄山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多学科的依据。遗址确定为秦汉县城城址,为岭南地区其他同类型遗址和岭南郡县设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艺术价值:该遗址的建筑技术和材料、陶器的形制和纹饰、封泥的钤印等,具有秦汉时期岭南以北文化的特征,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产生了新的地方文化。从其发展的范围和存在的历史,可以看到多元一体的南北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共同孕育了粤东北的秦汉文化。它既属于秦汉时期典型的审美范围,又属于土著文化积淀的物化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