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潮:中国博物馆从“曲高和寡”走向“包容开放”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8日电(记者高洁 刘宝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认为,今天的博物馆不再是封闭的、曲高和寡的,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和富有活力,是一个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

  宋新潮是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济南)活动开幕式上表述这一观点的。他认为博物馆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藏、保护文物的机构或者展览的场所,随着博物馆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将从内到外改变着自身的结构和组织体系,记录人类每一次创新与变革。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人们在博物馆中体验到社会进步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宋新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2400座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些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达到1.6万余项,接待观众5亿人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博物馆必须以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为己任,着力快速、创新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和体系,发挥构建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积极而独特的作用,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宋新潮说。

  宋新潮认为,今天的博物馆也不仅仅强调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庞大,而是更加强调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融入社区建设和公众生活。

  宋新潮说,未来,着力于博物馆收藏与保护,教育研究,开放与服务的职能的统一,博物馆将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

  据了解,自1977年起,国际博物馆协会确立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充分利用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资源,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知识的传播,凸显人的培育和激发人类创造新事物的灵感,这也正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宋新潮说。

  “新时代的博物馆正以社会文化建设者的姿态传承优秀文化、传递人文关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宋新潮说。(新华网 高洁 刘宝森)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