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应携手保护人类精神家园

  袁震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5月15日在中国杭州开幕,探讨文化与人类福祉和发展的关系,研究2015年后世界可持续发展日程中的文化问题。

  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在教科文组织《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去年“扩容”的5个遗产均为文化遗产,其中大多数位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经济欠发达国家。由于相关法律不够健全、政府资金投入少、社会保护意识弱,这些国家的文化遗产状况堪忧。此外,部分国家的政府或企业着手保护开发历史遗迹时认识比较片面,缺乏长远规划,过度强调短期经济价值,对本就脆弱的文化遗产进行掠夺式开发,反而造成严重破坏。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战乱地区甚至存在有组织地损毁历史建筑和遗迹的行为。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了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炸毁、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抢掠、叙利亚阿勒颇老城被炮击、马里通布图(又译“廷巴克图”)古城陵墓遭破坏等多起恶性事件。
 
  虽然联合国和一些国家发出了保护历史遗迹的呼吁,但在枪炮厮杀声中,建设性的声音太微弱、太遥远。而破坏之后再图修复,不仅耗费巨大,有的已形成永久伤害,无可挽回。如何破解上述难题,正是本次国际会议“可持续发展”主题中的应有之义。
 
  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才能拥抱未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呼唤各方迅速行动。

  首先应采取切实举措预防、制止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特别是在冲突战乱地区,各方应履行国际责任,保护文化遗产。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以及战乱地区周边国家要注意非法贩运文物的潜在威胁。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应在条件允许时,派专家协助保存,并尽快修复受损的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要对世界遗产进行可持续开发,打造健康发展的旅游业,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发展经济。同时要关注教育、研究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品质。

  抛弃历史的前进,终究是无本之木。国际社会有责任关注文化遗产,确保人类的历史财富得到传承,共同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国文物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