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山跨湖桥遗址厅除湿改造工程通过验收

  日前,历时四个多月的跨湖桥遗址厅除湿改造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

  跨湖桥遗址保护厅除湿项目为2012年萧山区政府投资项目,经区发改局批准立项实施。跨湖桥遗址保护厅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承担着2001、2002年发掘区现场保护的功能。由于遗址位于湖底,遗址厅长期处于高湿状态,特别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棚顶及钢梁上冷凝水量较多,滴水现象严重,原有的通风设备不能有效控制湿度,长期较高湿度的环境造成设施设备损坏、结露滴水、微生物危害等现象严重,对独木舟及相关遗迹和土遗址的保护造成较大影响。由于改造工程程序复杂,施工难度大,该工程从2012年开始筹划,历时一年多,经前期审批、专家论证、方案设计、招投标等,于2012年12月25日开始施工,2013年4月10日完成屋面改造和设备安装,进入设备调试阶段,4月25日重新开馆运行。

  省专家组对萧山跨湖桥遗址保护厅通风除湿工程进行实地勘察,认真听取了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情况介绍,认为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采购等程序规范、管理有序;基本解决了屋面冷凝水滴水问题,排除了文物保护的隐患,达到了屋面改造的设计要求;经试运行观察,恒温恒湿设备运行正常,温度和湿度调节效果明显,控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专家们指出,该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潮湿环境大空间建筑控温控湿研究提供了一个探索性案例。专家组一致同意工程基本通过验收,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遗址厅东侧设置百叶箱,在外界遇温湿度合适时,开启新风系统,以提高遗址厅空气质量,节约能耗;二是继续加强设备运行及工程实施效果的观测,进一步完善遗址本体及环境检测体系,为我国南方土遗址保护工程的实施积累详实的数据。

    在试运行期间,遗址厅温度和湿度调节不仅符合设计、使用和文物保护要求,也为观众创造了较好的参观环境。(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