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破碎的美国梦:三年无固定收入,无奈研究丁玲
张爱玲18岁在散文《天才梦》里写:“生命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当时她没有想到,晚年的自己真的要被“虱子”折磨。
1995年张爱玲去世后,有新闻报道说,在她家里看到雅顿的防皱胶囊、露得清的护肤品。是真是假无从判断,只是让生活在现代的大陆读者一愣:1995年,至少她确实有可能用得上雅顿和露得清。这可能性总让人觉得奇怪,因为她像是只活在旧上海的公寓楼里,鸟笼子似的电梯,路上有电车叮铃铃。
“祖师奶奶”张爱玲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是人们已经太过熟悉的旧上海,后半生是美国。在美国的这部分是陌生的,《小团圆》出土的时候人们猜测她已经陷入了疯狂的回忆和自恋。幸而这段生活有白纸黑字的铁证可循,那就是信件。张爱玲避不见人,信件成为和外界联络的重要方式,最主要的通信对象是宋淇夫妇和夏志清。而夏志清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人,和张爱玲的通信意义自然非同寻常。今年3月,92岁高龄的夏志清在台湾出版《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心急的大陆读者都在想办法托人购得一本先睹为快。张爱玲在美国的境况,因此有了清晰一些的面貌。
不是给看笑话的人看的
2008年庄信正出版《张爱玲来信笺注》,公布84封信。2012年苏伟贞出版《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公布十余封信。这次夏志清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公布张爱玲给夏的信件118封,夏致张氏信16封半,共135封(其中32封首次面世),比前两者都要轰动得多。
张爱玲到美国之后,和夏志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通信。1963年以前的信已经遗失不见,夏志清猜测可能因为搬家而被丢弃。1997年台湾《联合文学》杂志要做一个专辑,希望夏志清将张爱玲的信发表。夏志清整理后,从1997年4月起在《联合文学》连载信件,每封信后都有夏志清的按语,说明信中内容和当时的情况。1998年8月连载到第100封的时候,夏志清有其他事情,暂停了连载。到2002年7月,夏志清又发表了第101、102、103三封信之后,《联合文学》主编工作变动,不了了之。
最终的集结成册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场大病有关。“当时,他就说,我哥哥的信放在哪,张爱玲的信放在哪,好像在跟我交代后事。”夏志清夫人王洞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况。后来夏志清身体康复,此事再度搁置。2011年,夏志清忽然给联合文学出版社的张宝琴写封信,说自己要出《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出版社大喜,让总编来接洽此事。“其实,我想就是他年纪大了,应该出这么一本书。”王洞说。
夏志清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最新披露的32封信无法亲自编写按语,都由王洞代为完成,夏志清再检查,认可按语发表。王洞自称“我这个人对文学没有兴趣”,但还是花了很大精力完成按语的编撰:“我想,你答应了《联合文学》,不能耽误人家,所以我来做吧。”她参考了庄信正的《张爱玲来信笺注》:“写这些按语我就看了庄先生的那本书,跟他学。”
“你可以从中看到张爱玲到美国之后的生活,怎么样奋斗,这些个生活最后是怎样影响她的创作,怎么样改这些文章。”这是王洞眼中张爱玲信件的意义。“我们发表这些东西不是给看笑话的人来看的。”
![]()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