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挖出汉墓群 推测古墓没被盗

  昨日(3月31日),媒体报道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华电武清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现场做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九座砖室墓,初步推测是汉魏时期墓,距今有近2000年历史。这是现今武清城区首次发现汉墓群,考古意义重大。但这并非天津地区第一次发现汉墓群,考古为何屡屡发现汉墓?这些汉墓有怎样的特点?它们被发现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对这一系列问题,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梅鹏云主任昨日给予了解答。

  天津已经发现汉墓数百座

  根据考古人员勘探,九座汉墓大小不一,位置集中,应该是一个汉墓群。因需要一些准备工作,这九座汉墓进一步发掘尚需时日。但考古人员对此比较期待,因为其中部分墓勘探时有墓顶,推测没有被盗,里面可能有保存完好的文物,在考古研究方面有很大价值。梅主任说,此次武清发现的汉墓群应该是西汉末期到东汉时期的墓,因为西汉土坑墓居多,末期出现砖室墓,真正流行还是在东汉时期。“天津发掘出土的汉墓数量比较多,共有几百座,多集中在蓟县,静海、宝坻也有一些,但武清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样规模的汉墓群。”目前,天津市的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以陶器居多,非常有考古研究价值。

  推测汉代天津地区很繁荣

  为何天津市出土的汉墓居多?梅主任说,汉代经济比较兴盛,丧葬习俗也很讲究,流行厚葬。文献记载,目前天津市汉墓出土集中的地区在汉代都是主要地区,不仅经济繁荣,且人口密度较大,这可能是为何这些地方汉墓群集中的原因,应该还有大量的汉墓有待进一步勘探发掘。

  梅主任说,从墓室被发现的地点可以推断出那个朝代的水道及城市变迁过程。他推测,从蓟县、静海、宝坻、武清等地发现汉墓群来看,汉代时这些地区周边很可能都有海,因为不适合人们居住,所以当做墓地。根据墓室发现的大致方位可以推断出当时城市的大小和范围。由于墓葬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由此可以推测,汉代的天津地区应该很繁荣,这样才能带动人们对葬俗的关注。(记者 韩爱青)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