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伯庸质疑“隋炀帝墓”真实 考古专家仍力挺
墓志上可以看到“隋故炀帝墓志”和“隋大业十四年”的字样
“新现隋炀帝墓,墓志首次公开”后续
马伯庸微博发起质疑
引发两派辩论
昨天,知名作家马伯庸发出微博提出疑问。他在微博中引述了一则已确认消息:“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墓志中‘隋大业十四年",他随后对此段内容提出质疑称:“大业十三年李渊拥立隋恭帝登基,遥遵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次年杨广死后,谥炀。既然墓上明写隋炀帝,不可能还用大业年号,就算不书武德元年,起码得写义宁二年。这条微博引发了数百网友讨论,大家观点不一。
扬州“隋炀帝墓”引起广泛关注,昨天知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提出疑点:墓志上用着唐朝封的谥号,但标的时间却沿用隋朝时年号。难道墓是假的?但江苏的专家学者们都力挺称,这就是隋炀帝的陵墓。
质疑派:墓志不符合常理
马伯庸的质疑有道理吗?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采访到扬州文化学者丁家桐。他认为,马伯庸提出的疑问确实值得考虑,“但是这个新旧朝的更替,在一定时期内是否存在之前年号的沿用,这个是需要进行考证的,但凭年号的问题不能否定墓的真实性。”他认为,情况要根据具体历史情况进行分析,“当然现在考古发现,未发现棺木也未发现尸骨,相关考古研究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这个到底是原墓还是改迁的墓,需要进一步论证考虑。”
扬州大学教授李文才则对墓的真实性持保留意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帝王的墓葬中出土墓志这点就有些不太符合常理,“一般来讲,皇帝只有功德碑,没有墓志铭。”不过他也称,隋炀帝系亡国之君,身份较特殊。对于马伯庸提出的疑点,他表示赞同,“炀的谥号是唐朝的史臣给定下来的,而且炀这个谥号本身就存在贬义,如果此墓为隋炀帝旧臣陈棱给隋炀帝改迁,那他是不可能用炀这个谥号的。而如果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那年号为何仍沿用隋朝年号,也值得怀疑。”
力挺派:墓志上应该有说明
对于质疑,一位参与了专家论证会的专家一笑了之,他说,这个墓没有问题。南京学者薛冰说,墓志不可能造假,从风化程度来看,应该年代很久远了。而且墓志不可能造假的,不值钱。
而一位考古学者说,墓志上为什么这么用,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对外公布的只是墓志的一部分而已,可能墓志的后面,会对这些做一个解释。墓志是生平事迹的概述。而且就参与论证会的专家来说,可信度也非常高,其中刘庆柱是汉唐研究方面的顶级考古学者。
还有个疑问
帝陵是否小得寒酸?
专家:当时就这规格
秦陵、十三陵……说起帝陵,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依山傍水、规模宏大,而隋炀帝陵却在一个房地产工地上意外被发现,而且规模不大,墓室、耳室和甬道三部分合在一起,也不过是长8.2米,宽约5米。一个皇帝的地下陵寝只有区区40平方米,简直可称作寒酸。难道隋炀帝受到了“怠慢”?专家说,六朝-隋朝的帝陵规模都不大,况且,隋炀帝是被叛军所杀,尽管萧后还活着,但毕竟是前朝皇帝,规格不会那么高。
专家说,南朝时期只有齐朝有帝陵,齐景帝时期是齐国最盛时期,齐景帝的修安陵尺寸为长9.4米,宽4.9米;齐明帝兴安陵墓长8.94米,宽5.3米。陕西潼关一座隋墓的壁画上有18支戟,是太子的规格,被认为可能是隋炀帝的兄长杨勇的墓,南北方墓葬的形制不同,此墓的墓室基本呈圆形,长5.72米,宽5.94米,与隋炀帝陵的墓室规模相仿。
根据已知的考古资料,只要达到宽5米,进深8米的尺寸,就符合隋炀帝陵的规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