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北马鬃山玉矿遗址发掘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1月19日至21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兰州组织召开了肃北马鬃山玉矿遗址发掘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伦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鬃山玉矿遗址考古队汇报了2011年、2012年的马鬃山玉矿遗址调查、发掘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玉矿发现和发掘意义、遗址年代、发掘方法和技术路线、聚落研究、矿物学研究、信息采集及遗址保护和宣传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等认为,马鬃山玉矿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的意义,为探寻中国古代众多玉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尤其是为玉矿开采而存在的大规模聚落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丰富和完善了“玉石之路”的概念,对我国西北地区从史前时期以来玉料开采技术、生产玉料的社会结构、玉料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将起到示范作用。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北京大学陈建立教授、赵化成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亚岐研究员等提出,通过建立墓葬中陶器的标尺和聚落居址中陶器的标尺以及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相对准确的相对年代序列;通过科技手段如C14测年及对火烧玉石热释光测年解决该遗址绝对年代;根据在2号探方(T2)最早地层中发现的一枚战国时期魏国钱币可以将遗址的年代定在战国至汉代;马鬃山玉矿遗址玉器在色泽上与陕西关中东周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较为相似,显示该玉矿与秦文化玉器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与会专家学者还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发掘前应进行整体规划,采取RTK布置虚拟探方,以便日后的长期发掘;二是在发掘之前应通过物探手段获取遗址的更多信息;三是进一步扩大发掘面积,搞清聚落内房屋的布局情况,同时寻找该遗址中与居址区对应的墓葬区;四是组建一支多学科的合作团队,邀请专业的地质研究人员,对遗址中出土的玉料进行检测分析,搞清马鬃山玉料的结构、成分及成矿原因等;五是系统采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遗物出土位置,全面开展检测研究,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今后比对研究;六是通过多方协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力争还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状态、生态环境等。鉴于该遗址的重要性,学者们呼吁对该遗址及时进行保护和宣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遗址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杨月光 陈国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