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有重大收获 或破解“曾随之谜”

  本报讯(记者明海英)1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已近尾声。此次发掘中,有三个“首次”出土发现首次发现“亚”字形大墓,首次在随州发现曾国车马坑,首次出土随国铜器。

  随州文峰塔墓地位于随州市文峰塔社区,所属工程位于义地岗墓地的东南部,共发掘春秋至明代墓葬65座,车马坑3座。截至21日,出土青铜、陶、玉等各类文物达1000余件。部分春秋青铜器上可见曾、曾子、曾公子和曾孙的铭文,对研究曾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发掘的最大墓葬M18为“亚”字形,这不仅在湖北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东周时期考古发掘中也是首次发现。该墓南北长16.6米、东西宽15.6米。南、西、北墓坑被盗,仅存少量器物。东室墓坑有数十件完好青铜礼器。据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东室墓葬器物为“五鼎四簋”,可以初步判断该墓为战国时期卿大夫以上级别贵族的墓葬。葬具为一椁三棺。器物铭文较少,墓主人身份还难以确定,其生活年代比擂鼓墩曾侯乙要晚。

  除首次在随州发现曾国车马坑外,在21号墓葬中还发现了1件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戈,年代为春秋晚期。这是1949年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黄凤春说,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位于汉东地区的今随州市。长期以来,在古随国的辖境内从不见随国铜器出土,所见的全是姬姓曾国铜器,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之谜”的一场大讨论,由于曾随两国的族姓相同,且又不见随国铜器,于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即随,即一国两名。此次随国铜器出土,对破解“曾随之谜”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孟华平接受采访时说,随州“亚”字形大墓的发现,丰富了该地区东周时期葬制的内涵。同时,该墓地所见东周时期曾国车马坑、曾随铭文铜器等均属曾文化考古的首次发现,对于深入研究曾国历史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