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文物走进丹麦 复原展现王府生活场景
2012年10月3日至12月31日,“北京的恭王府——丹麦腓特烈堡之行”展览在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包括恭王府近年来收藏的清代家具、文玩器物、文物复制品、服饰等在内的百余件展品首度走出国门,更为匠心独运的是,此次展览的每个展厅都复原展现了王府生活场景。
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北京的恭王府——丹麦腓特烈堡之行”展览,回想起在丹麦的工作和生活,至今仍感慨良多。去年9月下旬,初到哥本哈根已是傍晚时分,细雨绵绵,展览工作组匆匆用过晚餐,便赶赴腓特烈堡所在的市郊。第二天一早开始布展,验收展览现场的施工情况、检查复仿制品的运输情况、安排文物集装箱的安全存放。
布展的十几日里,加班是常态,很多时候要工作10多个小时。时间紧、任务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轮换着进餐。在丹麦这样的国家,超出正常工作时间是让民众很不能接受的事情。但我们的行动显然感染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次任劳任怨地陪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两国工作人员为的是一个共同的愿望——把展览做到最好,让两国文化交流更深入。
文物的布置搬运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责任重大,大家通力协作,一丝不苟。复仿制品的安装调试工作很繁重,从复仿制品的零件组装,到布展工作台的分配,再到书画展品的悬挂位置,大家一起想办法,让工作井井有条。
当地时间10月3日,展览开幕,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及丈夫亨里克亲王、丹麦文化大臣、中国驻丹麦大使等出席开幕式。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长时间在展厅细细观赏,流连忘返。笔者作为中方代表用古琴为大家演奏了一首丹麦名曲,没想到这个小插曲竟然引起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兴趣,一位观众甚至跑到台上要亲自试一试。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清代王府文化,策展打破了传统布展以实物、藏品展示为主的常规,将恭王府的亭台楼阁“搬”到了丹麦展厅,且配以大量图片和中英文注释讲解。
回首2012年,恭王府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对外展览方面走出了自己独有的道路。根据不同的展览受众、展示效果、展览方向,形成了文物展、图片展、旅游推介展三类特色鲜明的模式。
2012年2月18日至3月6日,“贵胄风华——恭王府1776—2012”形象宣传图片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通过“王府记忆”“王府建筑与园林”“恭王府欢迎您”3个部分的图片和实物向外国观众展现恭王府的亭台美景和历史文化。
2012年12月12日至26日,“恭王府2012年智利旅游文化推介展”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举办。通过综合展览和展会向国外观众讲述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并以图片、影像和旅游产品实物展大力宣传推介恭王府旅游项目。
对外展览要从设计之初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国外观众的欣赏习惯。比如在柏林办展时,恭王府特意在展厅入口制作了中式门额,还铺上了20米的杏黄色福寿图案地毯,这些细节都是为了让德国观众尽快感受中国意境。
近年来,恭王府的旅游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去年5月,恭王府正式挂牌国家5A级景区,根据5A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恭王府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准则。“智利旅游文化推介展”是恭王府在海外推广旅游项目中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旅游文化推介展这个交流平台,恭王府成功地将中国王府文化介绍到国外旅游市场,起到文化传播和旅游推介的双重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