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间的误会:彭德怀因何事气哭刘伯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同是中国革命的一代元戎、伟大的军事家,彭德怀与刘伯承两位开国元帅,他们在兵法谋略上的大智大勇,在革命生涯中的丰功伟绩很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各自的秉性、文化素养、处世风格不同,在错纵复杂的战争年代,他俩在若干问题上产生分歧,酿成误会,以致于形成纠葛。这种误会和纠葛,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又或多或少地带入彼此的工作中,甚至使两位老帅产生冲突。同是“军界元宿,塞上长城”,彭德怀与刘伯承之间究竟有什么误会,又有什么样的是是非非呢?

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发表了针对毛泽东、彭德怀“游击主义”的文章。“左”倾领导者实行大兵团集群作战的教条主义战略,彭德怀将攻打南丰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指挥错误,记在了刘伯承身上

彭德怀与刘伯承之间的鲜为人知的误会,源自于1933年2月开始的第四次反“围剿”。

刘伯承是1931年12月上旬进入中央苏区的。这位正值不惑之年、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三年的“留洋科班生”,由于资历甚老,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参与发动、领导了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8月又指挥过南昌兵变,因此有着“党内吴孙”之美誉。1930年10月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到达中央苏区后,始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32年5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员。在同年10月上旬的“宁都会议”上,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被撤销职务后从前线返回。在毛泽东失去军权的时候,刘伯承升任中革军委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和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指挥红军应对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反“围剿”。

刘伯承升职的1个多月后,在上海无法立足的临时中央机关,由博古带领迁到了中央苏区。博古等人甫抵瑞金,就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局,揽过了对中央苏区的领导大权。博古等人自知缺乏军事才干,对指挥打仗一窍不通,因此很需要刘伯承这样喝过苏联墨水的军事科班生担当大任。临时中央对刘伯承的器重,实际上把他作为军事上洋派的代表人物推到了“土洋之争”的风口浪尖。

这时候的刘伯承,怀着一种提高红军战略战术水平的良苦用心,先后在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中共中央局机关刊物《战斗》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针对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等人“游击主义”的理论文章,批评这是“一种狭隘守旧的经验主义战术”,“一种有害于反‘围剿’革命战争的右的倾向”,指斥这种战术的最大害处就在于不能打正规战,不能实行大兵团集群作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