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秋拍:《张叔良先生小像》赏析

麇 惊
19世纪末,近代报纸开始在中国传播。在英国传教士创办了第一份近代报纸之后,各地报纸蓬勃发展。1872年,《申报》在苏州设立代售点,1900年苏州出现第一份报纸。张叔良,作为在近代苏州报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主办了《苏州明报》、《苏州民报》、《游艺报》,任苏州新闻记者会理事、江苏新闻学会理事等职。随着北伐革命军进驻苏州,苏州历史进入新的篇章,当时苏州报业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办报水平日益成熟。上世纪30年代,《苏州明报》发行量常年居于苏州报界首位,发行量多达万余份。张叔良虽然事务繁忙,但仍然积极参加苏州各项公益事业。1931年7月,张叔良曾受邀组织苏沪名人书画纨扇义卖大会,所得收入用来资助慈善机关,功劳很大。也可见其在苏沪书画界的声望和号召力。
一幅《张叔良先生小像》将亮相今年岁末西泠印社[微博]秋季拍卖会。此为人物花鸟集锦之作,由数十位名家政要合写并题,包括了海派重要名家张大千、吴湖帆、时年85高龄的王震(一亭)、冯超然,吴征、僧陀、陆抑非、以及沪上书画社团活动领导人马骀,海上名家程璋、沈广、丁宝书、陈摩、诸闻韵、洪畿,画家王廷珏、颜元、顾伯达、柳君然、朱守一、张星阶、孔小瑜、俞寄凡、熊松泉、顾岩、张石园、向镛、马万里、唐熊、樊浩霖、女画家吴青霞、江亚南等数十位当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更有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人杰、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胡汉民、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以及退出政坛隐居编纂《吴县志》的大收藏家李根源,时为全国收藏之冠的大藏家庞元济,实业家陈小蝶,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竹刻家盛松、工艺美术大师蔡铣。
根据题跋,此画为民国22年也就是1933年所作,是为纪念张叔良四十初度(四十二岁生辰)所作的祝寿图。诸家聚集合作此画,由金石篆刻家褚德彝作跋。苏沪地区作为当时一个政治环境宽松、经济文化发达,且对各种新势力有强烈吸引力的新兴大都市,成为当时美术界新式社团的聚集地。王一亭就是多个书画社团的主要成员或发起人。传统的书画家们以合群结社的形式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尝试,在复古中求新,借鉴西洋写实主义传统,来推进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还担负起塑造新的道德规范和人格的启蒙使命。这种脱胎于雅集,而又相对随意的沙龙式的集会,由于打破地域局限,有更多阶层包括政界商界以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的加入,促进了美术的社会影响力,也为书画家结识藏家、赞助人等的纽带。
这幅《张叔良先生小像》不仅是海派大师绘画艺术的集锦式呈现,同时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苏沪地区传播出版史、苏沪地区美术社团发展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合笔佳构,既为祝寿之作,显各家所长又融一纸之上,风格独具,更是艺术家之间交往的左证。可以说诸家合笔于一门风雅,有这样浓情之作传世,足以成为艺坛佳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