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为何不敢在少林寺地区下乡做恶?

这是一个被青山环抱的小城——登封,在隐隐青山间,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寺庙——少林。少林因为《少林寺》这部电影而被火热追捧起来,少林武术也从此慢慢走出这座小城,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使登封成为“儒道佛”三教荟萃之地,还成为少林国际武术发源地。这里的禅武文化独具特色,少林武术以寺而名,少林寺因少林武术而显。许多人怀着对武术的喜爱慕名而来,只为一探心中的武术传奇。少林武术在登封这座小城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整个河南登封市武术院校有58家,在校习武的海内外学子达6万人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功夫之都”。

83岁的武术名师梁以全老人,出身武术世家,6岁起就开始习武,在1981年的时候开办了全国第一所武术学校,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的他这样说:“你有文化不会武,你怕人家;你如果是个武夫没文化,那你是野蛮的。所以把文武都集于一身,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人很有必要。学武除了健身以外,还有自卫能力,没人能欺负自己。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战争,白刃战都不怕,他拼不过咱们的武术人。在抗日时期,日本侵华来到登封就不敢下乡,因为我们的乡亲父老都会武术,所以说武术也可以保家卫国。少林地区武术非常兴盛,因为我们这儿的人都知道要想保家卫国必须先自强。”

一走进登封的鹅坡武校,记者就听到了练武的叫喊声,在空地上站满了穿着运动服练武的学生,他们年龄大小不一,都听从教练的口号认真地练着一招一式。据校方介绍,他们练武的分组不是按班级年龄来的,而是按入校时间的先后编队,所以会看到一个组里学生大的大,小的小这种情况。5、6岁的孩子,还稚气未脱,但是练起武来,神情立马就变得很坚毅。

鹅坡武校校长梁少宗说,登封的武校对本市的来学武的孩子是免费的,我们这里实行的是军事化的管理,不仅教他们学武,更重要的是通过武术教他们做人,让他们理解武学精神。这里的学生很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有的学成回去后自己开武馆,少林武术就这样遍地开花了。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特色,上海的摩登,北京的厚重,而武术就是登封的性格。这里的中学体育考试项目中,武术是必考科目。在每年的假期,也会有很多的外国友人来到这里学习少林武术,梁以全老师认真地说:“武术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小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