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战国青铜带钩实属难得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错金银青铜带钩,是古代青铜器中使用级别较高且工艺较精湛的一种器型。在本期“每周一宝”栏目中,介绍的正是一套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的青铜带钩,这种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传世稀少,堪称难得一见之宝。

  这套带钩共有10件,尺寸不一,工艺多样。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鉴定及科技检测,确认该套带钩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为错金银青铜器中的传世美品。今年初,该套带钩曾被推荐进入国内知名鉴宝类节目,受到节目专家组一致好评并获“珍宝奖”。

  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经理李昆红介绍,带钩这种器型在中国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时也称犀毗。带钩起源于西周,最早为胡服所用。胡服在穿着时上褶下裤,便于骑猎,这种服饰于腰间束一条皮带或丝带,带头有钩便于拴结,这种钩形器就是带钩,其功能类似于现代的皮带扣。其制作工艺有错金银、鎏金簪花、嵌宝石等,都极为精美。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带钩,材质多样,工艺精美,制作十分考究。

  战国时期,崛起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的服饰风格影响到中原内地,带钩这种服饰器具也就大量出现在中原地区。带钩种类丰富而器型多样,而所用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及大小等,往往是判断其价值的因素。

  这套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形制和工艺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最大的有20多厘米,小巧的有6、7厘米,分别应用了铜错金嵌绿松石、铜错金、铜错银、贴金簪花、铜错金银、动物形等工艺,均属级别较高的带钩,也基本涵盖了那个时代流行带钩的主要样式。这样一套青铜带钩,即使是专项收藏的人也要花大量时间、财力、精力才能集齐,云南民间有等级如此高、品相如此美的带钩实属难得。古玩界历来有“1+1>2”的估值定式,专家评估其当前市场流通价在60万元至80万元间。

  首席记者肖宇辉报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