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铜剑彰显精湛冶炼技术

市博物馆馆藏的战国青铜剑。记者王志伟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市博物馆馆藏的战国青铜剑。记者王志伟摄

  战国时期,战火纷飞。这一时期大量使用青铜铸造的兵器,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市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该时期的青铜剑。   

  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青铜剑出土于陵县刘泮乡李冲天村,剑长39.8厘米、剑身宽3.8厘米,剑身脊部隆起向两边直斜,剑锋及剑锷锋利,剑茎有两道凸棱,圆柄剑首,造型精美。 “历经2000多年而不锈蚀,锋利如昔,足以看出当时冶炼技术之精湛。”有关专家介绍说,战国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复合金属工艺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近代才开始出现,而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剑,中国古代尖刃冷兵器,又称直兵,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百兵之祖”,一般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追捧的对象。   

  不过剑到底由谁发明,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关于剑的来历也有几种说法。有人根据《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的记载,判断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逸周书·克殷》记载,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古书注释为“剑名”。据考证,“轻吕”实际上是突厥语,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是以有人推测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   

  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的青铜剑,作武器之用。到了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冶炼技术也逐渐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范了铸剑的法则,青铜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并成为社会各阶层必有之物,此时青铜剑发展进入顶峰,此后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市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剑具有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典型特征。”相关文物专家介绍说,该青铜剑剑身经过硫化处理,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锡比例也有所不同。“该青铜剑剑脊含铜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剑刃含锡多,硬度大,非常锋利,其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剑的光亮。 ”   

  □本报记者 吕爽 本报通讯员 吕宏伟 李启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