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陈列隆重开幕

  12月10日上午,《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陈列开幕式在庆安会馆隆重举行。参加开幕式的有宁波老年大学学员、东胜街道居民、天行书友社书友、收藏家协会会员以及相关新闻媒体。
  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行动中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由商业船帮捐资筹建的庆安会馆,见证了宁波古代、近现代繁荣的海外交通和对外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同时,作为我国沿海规模较大的航运行业会馆,庆安会馆也见证了历史上浙东地区航运业的发展,是大运河(宁波段)的核心文化遗产,现已被列为大运河(宁波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波唯一的一处遗存点。中国大运河经由宁波成为沟通中国南北,联通世界水上通道的枢纽,而这畅达的水运也推动了宁波商帮会馆的发展和妈祖文化的传播。妈祖信仰与会馆文化在宁波河海联运的水利优势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妈祖信俗借着大运河的便利水运,随着会馆贸易拓展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妈祖信仰为会馆贸易保驾护航安定人心,推进了会馆的发展和会馆文化的传播。
  据悉,庆安会馆此次推出的《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陈列,利用1700平米的展厅面积,展出文物及复制品100余件、宁波老照片及妈祖圣迹故事图片80余张,结合议事厅、公行先生室、司帐室3个实景陈列,以形式多样的展陈手段,通过整体梳理和细节呈现,清晰理顺了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的发展脉络,生动讲述了在大运河便利的水运条件推动下,关于信俗与商贸文化的历史故事。该陈列从航海保护神——妈祖、浙东第一个妈祖庙、浙东沿海的妈祖信仰三个板块生动阐释了宁波地区妈祖文化的历史内涵,而对会馆文化则从会馆的初创、发展和拓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梳理,该陈列的开放奏响了2013年庆安会馆迎来建馆16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前奏。
  中国大运河计划于2014年申遗,此次陈列也是庆安会馆响应大运河(宁波段)申遗的一次积极举措,为大运河(宁波段)的实物载体打造内容详实的资料展陈和宣传板块,让更多市民朋友有机会深入了解(大运河)宁波段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资料链接:《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陈列
  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信俗在中华大地广泛流传,自宋经元、明、清传播迄今已历千年。宁波地处的浙东地区是最早接受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闽甬商人贸易的交往,使得闽人把妈祖信仰带到宁波,而北宋徽宗钦赐的“顺济”庙额,使宁波成为妈祖由民间区域性海神晋升为全国性海神,妈祖信仰由民间信俗发展成为文化现象的源头。“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的地理优势,让宁波成为沟通中国南北,联通世界水上通道的枢纽,也推动了宁波商帮会馆的发展,使得二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妈祖信俗随着会馆贸易拓展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妈祖信仰为会馆贸易保驾护航安定人心,推进了会馆的发展和会馆文化的传播。
  宁波妈祖文化陈列:
  两宋时期,明州(宁波)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妈祖信仰在与各国交往中,北宋末已成为中华民族航海的保护神,南宋时,明州建庙奉祀。元代随着海漕运的蓬勃发展,庆元(宁波)港成为妈祖文化传播的主要窗口。明代长达二百多年的“海禁”,使宁波港一改宋元时代千樯万辑的盛况,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清代“开禁”后,宁波港通商贸易与海漕运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妈祖文化的传播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宁波地域妈祖庙(天后宫)大多创建于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航海保护神的妈祖信仰、习俗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航海保护神——妈祖
  妈祖由民间信仰上升成为中华民族航海保护神,始于北宋宣和朝。宣和五年(1123),由明州造的二艘“神舟” 和六艘“客舟”,从东门国际海运码头起碇出使高丽。以路允迪为首的使船在归来途中忽遇风暴,据传妈祖显圣降桅安流,船队济使顺归。这个传说传遍朝野,宋徽宗大悦,赐“顺济”庙额,从此妈祖信仰遍及全国并成为中华民族航海的保护神。
  二、浙东第一个妈祖庙     明州港在南宋是离朝廷最近的一个繁荣兴盛的港埠,在江厦国际海运码头内建立了妈祖庙(天妃宫)。该庙是我国第一座由福建商人从莆田祖庙分灵(分炉香),在省外建造的妈祖庙。这座妈祖庙(天妃宫)成为明州人民奉祀、传播妈祖文化的中心。元代随着海漕运的发展,朝廷对妈祖娘娘(天妃)多次进行敇封,使妈祖文化得以迅速传播,成为妈祖信仰的发展时期。
  三、浙东沿海的妈祖信仰
  明代“海禁”使宁波港一改宋元时代繁荣兴盛的局面,而妈祖信仰在民间并没有因此而淡漠。
  清代“开禁”后,宁波港通商贸易兴旺发达,同时也是妈祖信仰传播达到鼎盛的时期。浙东沿海妈祖庙兴建似雨后春笋。妈祖信仰从官府、商旅、渔民等海事活动都要举行祭祀,妈祖文化的礼仪习俗流传至今,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宁波会馆文化陈列:
  中国历史上的会馆是缘于乡谊而建的群体性的自卫、自律、自治的组织。会馆的出现与兴起,从历史上看是伴随着通商贸易于异地而产生的。宁波人外出经商古已有之,会馆创建始于明末,到清代,除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都邑创办会馆外,为团结海外宁波商帮,在日本、新加坡等地也成立了会馆。国内外会馆迅速扩展,以会馆为联络场所,结伙经商。会馆中与海漕运有关的一类,往往供奉妈祖娘娘,属于手艺类的则奉祀其他神灵。宁波的“南号”与“北号”会馆,其特点往往是宫(天妃宫)馆合一,庆安、安澜会馆就是中国宫馆合一的典范。会馆文化是商业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曾起到桥梁作用。会馆文化的遗存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会馆的初创阶段
  根据文献记载与文物遗存证实:宁波会馆始创于明代天启朝。主要是经营药材业与裁缝业。
  二、会馆的发展阶段
  清代,由于宁波港通商贸易的兴盛繁荣,来自全国各地商帮,他们进行的商品在城区各持一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号与街巷。会馆成了商帮集团议事机构,统筹南北商品,汇聚甬城,运销全国。
  三、会馆的拓展阶段
  会馆拓展阶段的特点是:由甬城商帮会馆为纽带向全国与世界各地拓展,形成了以甬籍会馆为主体的通商贸易集团。宁波成了会馆文化的发祥地。
  宁波商人主持创办的会馆,从建筑到祭祀都具有相当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些会馆成为商业文化重要载体之一。它始于明晚期兴盛于清代,以海内外会馆为纽带,结伙经商,推动了各地区文明对话的进程。遗留下来的史迹与文物,是“海上丝绸之路”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来源: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作者: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