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制炉:工艺登峰造极品位饱受争议

  古玩辨伪之铜香炉13

  丁孟

  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清代铜炉风格的明显变化,起于清代中期。乾隆时期的宫廷工艺制造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形成了最后一个铜炉繁盛阶段。不过,乾隆时期工艺的美学境界一直饱受批评,很可能就是因为更多的追求典雅华丽,富于宫廷气派。

  自乾隆始,整个清中期的铜炉业已复兴了繁缛富丽的风气。然而物极必反,从这一阶段开始,民间的素面铜炉逐渐普及起来,这孕育着铜炉演进的又一新段落。

  狮钮大铜香炉

狮钮大铜香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狮钮大铜香炉

  宽49cm,直颈,颈饰双耳,鼓腹,三柱形足,狮子滚绣球为钮,狮子作昂首状,瞪目张嘴,颈披鬣,张牙舞爪。器身印青铜器纹饰,层次分明,制作细致,古朴庄重,其纹饰构图的时代特征仍然鲜明。   

  辨识要点:造型、纹饰大力摹古同时革新,特别是模仿生物的雕塑惟妙惟肖。

  竹纹铜熏炉

竹纹铜熏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竹纹铜熏炉

  高22.9cm,隆盖,盖正中有圆竹节形钮。炉身两侧为弯曲的竹根形耳,圆底,炉足为遒劲有力的竹节,两端接于底边,且歧出一枝上伸于腹壁、末梢竹叶招展,布满炉腹,成为主纹。

  辨识要点:器型雍容典雅,色泽鲜亮,纹饰清秀。由于深受帝王的喜爱,此时用绿竹作装饰十分流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