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浓浓乡情寄画中

  艺海循真

  撰文:记者林琳

  本期专家:广东惠州龙门农民画家王汉池,从艺三十年,代表作是客家山歌系列,作品被国内众多美术馆收藏。

  “以歌绘画、以画谱曲”,让惠州龙门本土民俗场景以歌声和农民画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既能看得见,也能听得见。

  广东龙门流传着不少客家山歌,它们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我从小就爱唱山歌,现在我把山歌画了出来。我是个地道的农民,自幼喜欢作画涂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我经常在劳作之余抽空学习画画,但由于没受过专业训练,基本功较差,不懂得什么叫构图,也不懂得颜色的规律,只是想些什么便画什么,随心所欲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怀。

  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节日的盛大活动非常感兴趣。逢年过节,乡亲们忙着置办年货、做新衣、绣花鞋、炒米饼、做糍粑,忙忙碌碌却又欢快愉悦。有嫁娶喜事时,乡亲们又会请民间艺人雕刻花鸟、油麻床,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开怀畅饮。人们互敬互爱、有情有义,而这些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后来都成为丰富的创作素材。

  1981年,我开始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学习班。两年后,我在构图时偶然想起了家乡人酿酒的场景,在专家指导下,创作出了同名作品《酿酒》,入选了全国农民画展。1984年,该作品远渡重洋在海外展出后被瑞典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了这些成绩的激励,使我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创作。我逐渐将自己在农村劳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客家的许多风土人情和文化符号融入自己的构思中,再结合传统的剪纸、刺绣、壁画和木雕等民间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一幅幅朴实的农民画。从临摹到原创,我逐渐做到了收放自如、融会贯通,并开始吸收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突破了原来的诸多条条框框,大胆夸张变形,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断进取的同时,我也培养了一些后辈,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如今的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旗下有300多位画家,签约者每月须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作品,并明确知识产权,严禁抄袭,鼓励多出精品和新品。我的路子就是山歌入画,把我对家乡的感情融入画中,也算是一种混搭。“客家山歌农民画”的创意诞生后,龙门县其他的农民画画家也开始尝试以客家山歌为内容作画,另有文艺人才创作与农民画内容相匹配的龙门特色客家山歌。“以歌绘画、以画谱曲”,让惠州龙门本土民俗场景以歌声和农民画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既能看得见,也能听得见。例如这首“高山岭顶种布惊,唔使淋水也会生。只爱二人心甘愿,唔使媒人也会成”,作品中青年男女的幸福画面,正是这首客家山歌的情景再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