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座古代墓葬群现身章丘

      章丘发现17座古代墓葬群,引起人们关注。昨日,记者在章丘市曹范镇于家埠村看到,新发掘的墓葬群中2座为清代墓葬,其余15座均为汉代墓葬。“这次考古共出土器物50多件,大多是一些常见品。”济南市考古所考古研究科郭俊峰科长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刘阳
      此地疑是古代较繁华村落
      此次发掘的15座汉代墓葬的修建时间集中在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早期。“这次考古发现的墓葬基本属于中小型墓,但如此密集的墓群,在济南考古史不算多见。”郭俊峰说,在古代,这里可能是比较繁华的村落或者城镇,这些汉代的墓地大多是用砖修建的,墓主人在当时应该称得上富裕。今年11月初,在此处施工的供电公司发现了一座墓地,随后通知了考古所,历经大约1个月时间的勘探、挖掘,考古工作基本结束。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汉代墓葬出土器物有陶壶、陶罐、铜镜、铜带钩、铜钱等;清代墓葬均带有壁龛,出土器物有瓷碗、瓷灯、瓷罐、铜钱、铜簪等。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少部分有些破损。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几座墓葬中发现刻有“大泉五十”字样的铜钱,可以比较准确地推算出墓葬修建时间为新莽前后。另外还有几座墓葬出土了五铢钱,可以考证墓葬的修建时期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在墓葬中共出土4个铜镜,铜镜上布满绿色的铜锈。最大的一面博局纹镜,直径大约在十几厘米。有的铜镜上有凸起的钮,上有小孔,可以悬挂使用。
墓穴具有防盗功能但仍被盗
      汉代墓穴的特点是深埋。考古发掘的汉代墓大约有三四米深,墓主人的尸骨基本保存完好。
      现场有两座墓穴采取了防盗措施,其中一座墓在墓底和填土下半部填有大量残碎的陶片、瓦片;另一座墓的下半部南北两侧整齐排放大量砾石。这种葬俗可能是延续了早期积石墓的习俗,在济南地区汉代墓葬中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但是,尽管墓穴深埋,有的还采取了防盗措施,仍有墓地被盗。按照古代墓葬风俗,东西向修建的墓地,一般墓主人头朝东、脚朝西。然而在两座墓葬中,一座墓主人的尸骨集中堆积在墓穴西北角,另一座墓主人的尸骨则直接横在墓穴中。考古所工作人员推测,墓主人下葬后不久,墓葬就被人盗掘,盗墓者将墓主人从棺中拉出,搜取其身上的随葬品后,又将其从盗洞中扔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