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博物馆利用三维技术建立国宝档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洛阳博物馆和洛阳文博展览科技研究中心携手上海测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成立数字考古实验室,首次对洛阳博物馆馆藏的石辟邪等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工作,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近日,在洛阳博物馆内,几名工作人员围着东汉石辟邪用仪器照来照去,还有人在用电脑做记录……原来,他们正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手段,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破坏的情况下,更精确、完整地为文物留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首次利用三维技术,不接触就能完整采集文物信息  
  “三维扫描”是如何进行的呢?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波介绍,和普通的平面扫描或者相机拍照相比,三维扫描仪以其准确、快速和多角度、精细化的特点,可以将真实世界中物体的三维信息更加完整地采集到计算机内,而且其通过白光的光学测量原理来进行扫描的非接触式测量方式,更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张波说,我市文物众多,但传统的文物档案主要由文字、照片、图纸等资料组成,很难将文物的细节和色彩完整保存下来。此外,为尽可能保护文物,我们不能对其进行许多接触性的研究、复制等工作,这为文物保护、建档、展示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对此,洛阳博物馆和洛阳文博展览科技研究中心决定携手上海测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成立数字考古实验室,首次对洛阳博物馆馆藏的石辟邪等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工作,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据了解,此次共计划扫描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4件。其中,东汉石辟邪是体量最大的一件,扫描工作将持续三天时间,采集的三维数据量达到5G;另一件重要文物是泥塑北魏佛面,通过三维扫描,佛面的档案也将更加全面。  
  构建文物三维数字化模型,有望实现考古遗址虚拟漫游  
  除了为文物留下永久性的档案外,此次三维扫描还为洛阳博物馆今后开展各项与文物三维数字化相关的具体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有效推动洛阳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  
  比如,三维扫描不仅可以扫描文物的空间尺寸数据,还可以扫描色彩数据,通过这些全面的信息,可以直接为文物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而这种模型,今后还将应用在许多方面,比如文物数字档案、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虚拟修复、考古遗址虚拟漫游、文物高精度复制等。  
  文物数字档案、博物馆数字化展陈,就是将文物的三维信息放到网上后,大家可通过网上博物馆更加真切地欣赏文物的全貌;文物虚拟修复,指的是利用采集的三维信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恢复文物的真实面貌。  
  而考古遗址虚拟漫游,就更加吸引人了。我们了解到,如果利用三维扫描手段将一些考古遗址记录下来,一些文物爱好者不仅可以在网上欣赏考古遗址,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这些遗址上“漫游”,更加真切地感受遗址的风采。  
  此外,本次三维扫描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这一方式制作文物本体的高精度复制品,开发我市的文物复制品产业市场。(洛阳博物馆 )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