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自己像一台被迫工作的机器

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
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生长在“文革”时期,因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
他最早期的作品在拍卖场卖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一幅创作于1988年名为《永恒的爱》的作品,当初售价2000美元,2011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行再次拍卖时以102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但是,就在那次创纪录的拍卖之后6周,他在工作室里手抓胸口、呼吸困难,当时他18岁的女儿跟他在一起。很快,他被送去急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以修复堵塞了的心脏动脉血管。这是他在10个月的时间里做的第二次心脏手术。后来,医生告诉这位画家,他必须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戒酒戒烟(他当时一天要抽两包烟),一年之内不能承受任何工作上的压力。
张晓刚艺术创作的核心主题是记忆──我们选择回首、忘却或者扭曲的东西。
1992年,张晓刚去看望父母。他留意到母亲把一批黑白家庭照片装进一个饼干盒子里。他在翻看这些照片时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婴幼儿时期以及父母更有朝气的年轻时代的照片。此时的他刚刚当上父亲,而他却感觉与照片上不太熟悉的面孔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后来证明正是这件事让他对人生、家庭有了顿悟。
他开始从朋友、甚至小贩那里收集家庭合照,一张一两块钱。一些共同特征开始浮出水面:这些家庭人物鲜有笑容,他们单调的表情和工人式的装扮与他所研究过的西方数个世纪强调感官刺激的肖像画相去甚远。如果说有什么感官刺激的话,他们的禁欲主义表情能唤起人们对描写明代将士的画卷的回忆。随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家庭绘画创作。他将自己的这些画作命名为“血缘”。
张晓刚一直坚持创作这一主题的作品,但是到了1999年的时候,他开始担心自己只是在重复自我。他的个人生活也在走下坡路:他离了婚,收拾起行囊,带着3000美元的现金到了北京,一间空空荡荡的公寓,地板上扔了一张床垫就算是他的家了。他又开始酗酒,这一年他41岁。
张晓刚心脏问题的最初征兆出现在2003年,当时他看望父母回来,头晕了一个星期。最初,他以为是昆明海拔太高所致,可是等到医生给他量了血压,结果是180/140。他开始吃药治疗。
他在最近一次通过翻译进行的采访中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台机器,被迫工作。我感觉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了主。”2000年~2005年之间,他的工作室搬了5次家,部分目的是为了接待更多的访客。越来越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西方收藏家也在发掘中国的当代艺术品。
2010年春天,张晓刚的母亲在睡梦中溘然长逝。张晓刚说他再度开始无度饮酒。同年11月,他第一次心脏病发作,3天后他做完手术回家,急着完成下一个月拟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微博)展出的8幅油画。他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很快又满负荷工作起来。他意在让3家画廊挂上他的作品,但是最终只有两幅画派上了用场。
2011年5月22日,张晓刚的胸口又开始出现憋闷,3天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坚持要他暂停工作。
他违反医生的叮嘱已经有好几次了,为香港艺博会上的佩斯画廊展厅创作了另一幅“血缘”作品,还为其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展厅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但是他把大部分创作精力都放在了全新的青铜雕塑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