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里的喜与忧(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北京使馆区做私人艺术品买卖,随后以餐厅的名义注册,创办红门画廊,实行国际化的签约代理制度;而在上海,瑞士人何浦林则借用波特曼酒店里的一堵可免费使用的白墙创办香格纳画廊。从此,“画廊”这个新鲜的艺术机构形态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地生根。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艺术家记得炎炎夏日,蹬着自行车背着画奔波的画廊主何浦林。

艺术品博览会、北京画廊周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似乎预示着国内画廊业的春天已不遥远,而身处其中的画廊主们,也在艺术市场的边缘奋力突围……

成长的烦恼

据《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画廊总数达到1649家,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是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地,其中创办于北京的画廊达721家,占总数的44%。

画廊在国内已有20年的发展史,近几年,大量新生画廊不断涌现。但一些专家却指出,中国的画廊市场连刚上路还谈不上。

“我们是挂着别人的牌子在做自己的事情。”上海索美画廊总监黄一士说。黄一士的父亲是著名画家黄来铎,2000年,他从父亲手中接管了画廊,并将其更名为“索美”,主要推广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虽然12年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索美画廊以其明确的艺术定位和经营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黄一士依然对画廊“身处妾室的边缘位置”很是担忧。“我们以‘上海索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执照,这么多年一直如此。而且并不是我一家画廊这样,‘名不正言不顺’是国内画廊的普遍现状。”

“没有名分”的处境不仅削弱了画廊本身在艺术品市场的功能和影响力,也直接导致某些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小规模画廊关门停业。“以文化公司注册让画廊成为像广告公司一样的机构,如果营业发票数额超过80万元,我们就得按照一般纳税人的条款缴税17%。”

黄一士告诉新金融记者,同样是画廊行业,很多地区采取低税甚至免征税的措施,比如新加坡。“他们很重视画廊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推介作用,也很关注其在艺术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因此能够参与甚至举办很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准展览、博览会。而对于我们国内这些画廊主来说,税收还是一块难以抹去的心病。”

有专家指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应该由艺术家、投资者、收藏家、画廊、拍卖行等组成,而目前在国内,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主体性形态,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是拍卖行独大。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相比较而言,画廊业的成交额却非常有限。“年利润上亿元的拍卖行有的是,可是画廊中一年能赚2000万元的都得提出重点表扬了。”

黄一士将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作用比作“一传手”,原本应由画廊作为基础,将艺术家的作品推向更高的平台,甚至推向国际舞台,但往往却被拍卖行抢了先。“画廊和拍卖行职能混淆甚至倒挂。”拍卖行的强势大大压缩了画廊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