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西古籍保护工作

古籍编目员正在对善本进行刷灰-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籍编目员正在对善本进行刷灰

  对于古籍的市场价值,有人用“一两黄金一页书”来形容,可见古代书籍的罕见和珍贵。就江西而言,我们的古籍老底子有多少?时至今日,这些古籍的现状如何?我们将如何保护它们?14日,记者走进江西省图书馆,探访我省古籍保护工作,感受古籍编目员的酸甜苦辣。

  江西省古籍老底子不下百万册  

  走进江西省图书馆古籍书库,一股浓浓的樟木味扑鼻而来,省图书馆的50万册古籍就在这里保存。江西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古籍是千百年来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保护好他们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历史。

  据了解,古籍分为普通古籍和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善本的价值相对更高,现在一般指的是在乾隆以前的古籍。

  据粗略统计,江西省132家公藏单位、29家个人一共有古籍一百多万册,其中已经确认的善本大约有5万4千余册。这些古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各类,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要粹,其中关乎江西的历史地方文献更是特色鲜明。其中流传久远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省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周必大刻《欧阳文忠公集》,它是蝴蝶装,版式大方,字体圆润,纸白墨香,是宋代江西刻书的代表作。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的特点而显得弥足珍贵。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存古籍的保护状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我国2007年正式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

  古籍书库排列密集紧凑

  记者在省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看到,在不到500平方米的书库内,整齐排列着书柜和书架,柜和架之间的距离仅容一人行走。不过由于条件有限,书架上的古籍裸露在外,无法密封,也不防潮、不防尘、不防蛀,它们的分量占到省图馆藏古籍的近三分之一,约近20万册。还有10余万册古籍是用上世纪80年代所配置的樟木箱保存,只有极其珍贵的善本才会放到条件更好的书库中进行储存。

  由于长期潮湿或者重压,许多古籍书页之间紧密粘连,已经无法翻页。这些书是需要修复的,但在修复之前,还需要古籍编目员进行查找和定级,整理出古籍目录。

  古籍修复前用冰箱杀虫

  据介绍,编目员就是把图书的主要信息比如题名卷数、著者信息、版本信息,装帧、存佚、古籍定级等信息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漆德文就是一位古籍编目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穿着蓝色大褂,戴着棉纱口罩,在光线不明朗的书库里查找古籍。

  如果说古籍修复员是古籍的美容师,那么古籍编目员就是古籍“星探”了。他们得把过去认定为善本的书找出来核实,再将不在编的善本寻找出来。

  把善本找出来后,还需要进行打理,首先就是初步去灰。在书库北边的窗户边,记者看到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溜缝,手拿着一把小刷子,对找出来的善本进行刷灰。他告诉记者,风不能太大,所以窗户不能打得太大,而小刷子也有讲究,需要毛柔软稠密,否则在刷灰的过程中会把善本给刷坏了。

  初步刷灰完成后,古籍编目员便把善本送入冰箱消毒除蛀。“这种冰箱是医用的,低温可到零下80摄氏度,用于冷冻杀虫。”之后,善本便可送入修复中心进行修复。

  寻找善本,享受文化浸养

  “善本可是镇馆之宝。我昨天就找到了一本,是康熙内府五色套印本《古文渊鉴》,它是康熙朝皇家刻书,用五种颜色套印而成的,不但字体大,而且书写秀美、雕版精工,尽显康乾盛世皇家风范,非常漂亮,看着真是赏心悦目!我们馆善本书库里已经有一套,并且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在我发现的这一套是足本,完全可以和善本库的那本媲美,又是一件国宝啊……”说起自己的工作,小漆沉浸在找到善本的自豪中。这位28岁的研究生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像网上流传的‘季羡林藏书’拍卖得高价,其实那样的藏书,我们这里多得是,这里的宝贝真多。这些宝贝无论是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可谓价值连城。”

  但他也坦言,这份工作也很枯燥,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事情,在书库一干就是几小时,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出一身汗,皮肤上粘着一层灰。他笑着说,每晚下班回家,他鼻子、口里都是灰,同事们都患有鼻炎等职业病。“不过找到善本,享受着文化的浸养就忘记这些痛苦了。”(万里庆/文、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